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虚假诉讼行为刑法规制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07:40
  虚假诉讼作为一种病态的诉讼行为,随着我国民事诉讼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衍化变异,严重扰乱正常司法秩序,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宝贵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侵蚀着司法公信力。尽管我国一直对此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效果并不理想,虚假诉讼屡禁不止,难见起色。虚假诉讼入刑后,对此行为的规制进入民刑合力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虚假诉讼案件研究,探究实务中法律适用的疑点和难点,从实证化角度提出规制路径,希望能更有针对性地应对肆意蔓延的虚假诉讼行为。除前言和结语外,本文主要从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虚假诉讼进行追本溯源,主要从虚假诉讼的现实危害入手,例如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破坏司法生态与阻碍法治建设等,说明对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及严厉打击的现实性。随后对虚假诉讼行为产生的法律和现实原因进行探析,如诉权作为公民实体权利的保护伞,但被一些非法逐利的宵小之徒当做谋利工具肆意滥用,自认和调解制度存在固有局限,我国当前当事人主义模式以及现实受结案率影响,法院缺乏对一些基础法律关系真实性的审查,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滋生了虚假诉讼这一畸形怪胎。第二部分对虚假诉讼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再厘清,主要从...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虚假诉讼现象追本溯源
    (一) 虚假诉讼现实危害之全景化观测
        1.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2. 浪费司法资源
        3. 破坏司法生态
        4. 阻碍法治建设
    (二) 虚假诉讼屡禁不止之缘由
        1. 诉权非理性之使用
        2. 当事人主义为主诉讼模式之影响
        3. 自认和调解制度之固有局限
        4. 司法资源紧缺之连锁效应
二、虚假诉讼内涵之要素式界定
    (一) 虚假诉讼相关概念辨别
        1. 诉讼欺诈
        2. 诉讼诈骗
        3. 虚假诉讼
        4. 相关概念关系之分析
    (二) 虚假诉讼内涵之关键问题解析
        1. “隐瞒真相”是否属于捏造行为
        2. 捏造的事实是否包含“部分篡改”行为
        3. 是否需要诉讼参与人相互串通
        4. “诉讼”是否限于“民事诉讼程序”
        5. 民事诉讼程序范围界定
    (三) 虚假诉讼内涵再界定
三、虚假诉讼行为规制之实证研究
    (一) 虚假诉讼相关司法规范
        1. 最高院相关指导性文件及解析
        2. 各地相关指导性文件及分析
    (二) 虚假诉讼相关案件梳理
        1. 入刑前虚假诉讼行为的刑法规制
        2. 入刑后虚假诉讼案类型化分析
    (三) 典型案例看虚假诉讼罪适用难点
四、虚假诉讼规制问题探析及路径完善
    (一) 虚假诉讼罪适用基本难题辨析
        1. 犯罪客体: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之争
        2. 犯罪形态: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
        3. 既未遂:妨害司法秩序的认定标准
    (二) 多方配合,完善虚假诉讼规制路径
        1. 审慎启动虚假诉讼追诉程序
        2. 有效发挥职权主义功能
        3. 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5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5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