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对扒窃行为入罪的限制

发布时间:2017-04-10 17:28

  本文关键词:论对扒窃行为入罪的限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扒窃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频发,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为了有效的打击扒窃犯罪,《刑法修正案(八)》把扒窃规定为盗窃罪的新增行为类型纳入刑法之中。从扒窃入罪的立法沿革看来,从早期对扒窃进行行政处罚到规定数额和次数标准的有条件的刑事处罚,再到最后单一的行为标准,立法对扒窃的入罪门槛越来越低,扒窃行为的性质也从一般的违法行为转变为犯罪行为。扒窃行为入罪对于打击盗窃犯罪,保护公民财产法益具有重要意义。扒窃行为入罪虽然存在其必要性,迎合了民众打击扒窃犯罪的呼声,但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将扒窃行为不受数额与次数的限制一律入罪,会挤占行政法的存在空间,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占用大量司法资源,加重司法的负担,容易造成选择性执法,削弱法律本身的权威性;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破坏盗窃犯罪和财产类犯罪的整体平衡格局,因而有必要对扒窃行为入罪予以限制。要摆脱上述困境,必须对扒窃入罪寻求统一的限制路径。笔者认为,但书规定是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法律依据,对于符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扒窃行为不应入罪。基于违法的二元论立场,扒窃行为具备入罪的条件,必须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的类型化的违法性的最低标准,满足盗窃罪违法性的“质”(行为无价值)与“量”(结果无价值)。严格将扒窃行为中“公共场所”的范围限定在人流量大、组成人员不特定的场所;对于“随身携带”的财物范围具体限定为被害人贴身携带且体积较小的财物;扒窃成立盗窃罪还必须窃取到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本文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扒窃行为入罪的法律沿革,梳理扒窃行为在中国刑法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入刑法体系的过程,为进一步认识扒窃提供有益帮助。然后,对扒窃行为入罪的现实和理论依据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分析限制扒窃入罪的必要性。扒窃行为一律入罪,不受数额与次数的限制,在司法实践中会产生诸多现实问题,这样会损害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因而有必要对其入罪予以限制。第三部分,研究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基本路径。但书规定是限制扒窃入罪的法律根据,违法的二元论是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司法展开。此部分是司法实务中对限制扒窃入罪的基本路径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扒窃 违法的二元论 司法困惑 入罪限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扒窃行为入罪的法律沿革和立法依据13-20
  • 一、扒窃行为入罪的法律沿革13-14
  • 二、扒窃行为入罪的立法基础14-20
  • (一) 扒窃行为入罪的现实依据15-17
  • (二) 扒窃行为入罪的理论依据17-20
  • 第二章 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必要性20-26
  • 一、扒窃行为一律入罪挤占行政法的存在空间,背离刑法的谦抑性20-21
  • 二、扒窃行为一律入罪加重司法负担,导致选择性执法21-22
  • 三、扒窃行为一律入罪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22
  • 四、扒窃行为一律入罪破坏盗窃犯罪和财产类犯罪的整体平衡格局22-24
  • 五、扒窃行为一律入罪是刑事立法功利化的体现24-26
  • 第三章 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基本路径26-32
  • 一、立足行为无价值:扒窃是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26-29
  • (一) 对扒窃行为场所要素的严格限定:公共场所26-28
  • (二) 对扒窃行为对象要素的严格限定:随身携带的财物28-29
  • 二、立足结果无价值:扒窃行为窃取的是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29-32
  • (一) 扒窃行为入罪以窃取的是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为必要30
  • (二) 对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的认定30-32
  • 第四章 限制扒窃行为入罪的司法展开32-36
  • 一、实务案例32
  • 二、理论分析32-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雯;;关于恶意欠薪入罪必要性的法律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2 朱小猪;陶小莫;;醉驾入罪,因人而异?[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1年01期

3 ;“欠薪入罪”能否治顽症[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年02期

4 吴亚丁;;关于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年24期

5 汪建沃;;违法使用农药可入罪判刑[J];农药市场信息;2013年28期

6 ;人肉搜索暂不入罪[J];晚霞;2009年06期

7 付泽;;“醉驾入罪”势不可当[J];民主与法制;2011年02期

8 张华;;恶意欠薪入罪不是终点[J];当代工人;2011年14期

9 张国轩;;漫谈立法的“入罪”习惯[J];人民检察;2006年09期

10 张训;;入罪的理由——基于指标分析的理路[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志彬;于阳;;枉法仲裁入罪的正当性分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预防虐童仅“入罪”是不够的[N];广州日报;2012年

2 和静钧;虐童入罪与惩戒入法应并举[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玫昆仑;虐待幼儿入罪是上上策[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记者 王逸吟;最高法明确欠薪5000元即可入罪[N];光明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何勇 潘跃;“恶意欠薪”入罪威力打了折[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闵凌欣;恶意欠薪入罪,好![N];福建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顾敏 黄红芳 任松筠;恶意欠薪入罪,为何判案寥寥[N];新华日报;2013年

8 杨涛;浪费当尽快入罪[N];大连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胡亮;欠薪入罪有望落到实处[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龙敏飞;“浪费入罪”应从公款浪费入手[N];青岛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业勋;立法上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锋;聚众吸毒行为入罪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佘晓民;吸毒入罪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骋;关于毒驾行为入罪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方槿霖;扒窃型盗窃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恩茂;扒窃型盗窃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尹柳;虐童行为入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孙涛;“扒窃”行为入刑争议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吴艳平;收受礼金行为入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石赫;论互联网非法集资的入罪化限度和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10 万平;对重庆市某县查处非法持有枪支案件的调研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对扒窃行为入罪的限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7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