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共同犯罪中主从犯认定问题研究 ——以“善心汇”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30 16:25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犯罪模式,更是刑法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在对相关的案件进行总结研究时发现,网络犯罪区别于传统的犯罪,所涉及的范围广,主体复杂,犯罪行为多样化。网络共同犯罪是在虚拟的空间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形态,其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区别。行为人利用虚拟的网络随机的达成主观犯罪故意并且以较强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而且,网络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共犯中的其他类型行为人的犯罪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共犯行为模式。判断共犯中的主从犯往往以“主要作用、次要作用”、“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等为依据,但在网络共同犯罪中,犯罪故意不明晰、行为人的行为分工不明确、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次要作用”的判断标准模糊,导致在判断主从犯时存在困境。在现有的共犯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分主从犯的标准,细化认定主从犯的核心内容,在认定网络共同犯罪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首要分子”时,需要重新分析网络犯罪的新特点,以网络犯罪的特征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所以法院面对新型的网络犯罪案件判决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网络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认定区别于传统犯罪中主从犯的认定。在主从犯的认定标准和相关解释上...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善心汇案”基本案情及主从犯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2.1 “善心汇案”基本案情
2.2 “善心汇案”反映的网络共犯主从犯认定的问题
2.2.1 网络聚众犯罪中“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困难
2.2.2 网络共同犯罪中组织行为的认定困难
2.2.3 有效侵害行为及实施者的认定困难
第3章 网络共同犯罪中主从犯认定困难的原因
3.1 网络共同犯罪故意不明晰及主体状态不真实
3.2 各行为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分工情况不明确
3.3 行为实施过程中“主要作用、辅助作用”的判定困境
3.4 主犯与从犯区分认定的法律标准过于笼统
第4章 网络共犯中主从犯认定之我见
4.1 网络共犯主从犯认定的理论依据
4.1.1 不法层面的整体评价原则
4.1.2 罪责层面上以“作用”为标准区分主犯、从犯
4.1.3 主从犯之间的关系既非独立性亦非从属性
4.2 网络共犯中主犯的具体认定
4.2.1 网络聚众犯罪中“首要分子”和“主犯”的认定
4.2.2 网络共同犯罪中“组织者、领导者”的具体认定
4.2.3 网络共同犯罪行为实施中“主要作用”的具体判定
4.2.4 网络共同犯罪中犯罪故意和实行行为的具体认定
4.3 网络共同犯罪中从犯的具体认定
4.3.1 网络共同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辅助作用”的判定
4.4 难以区分主犯与从犯的情况下主从犯的认定
4.4.1 多次交叉结伙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的认定
4.4.2 共犯部分在逃案件中的主从犯认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涉罪行为刑法规制论要——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规定[J]. 陆旭,王文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2016(02)
[3]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J]. 车浩. 法学. 2015(10)
[4]谁应为互联网时代的中立行为买单?[J]. 车浩.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1)
[5]事前通谋与共同犯罪成立[J]. 姜涛.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05)
[6]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J]. 刘明祥. 中国法学. 2013(06)
[7]共犯理论在计算机网络犯罪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J]. 米铁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0)
[8]“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J]. 周光权. 法学研究. 2013 (04)
[9]共同犯罪中的区分制立法模式批判——以正犯、实行犯、主犯的关系为视角[J]. 丁胜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2)
[10]网络犯罪的现状及法律应对[J].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王路真. 法治论坛. 2012(03)
硕士论文
[1]论网络共同犯罪[D]. 沈英.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网络犯罪若干问题探讨[D]. 王洪涛.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9212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善心汇案”基本案情及主从犯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2.1 “善心汇案”基本案情
2.2 “善心汇案”反映的网络共犯主从犯认定的问题
2.2.1 网络聚众犯罪中“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困难
2.2.2 网络共同犯罪中组织行为的认定困难
2.2.3 有效侵害行为及实施者的认定困难
第3章 网络共同犯罪中主从犯认定困难的原因
3.1 网络共同犯罪故意不明晰及主体状态不真实
3.2 各行为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分工情况不明确
3.3 行为实施过程中“主要作用、辅助作用”的判定困境
3.4 主犯与从犯区分认定的法律标准过于笼统
第4章 网络共犯中主从犯认定之我见
4.1 网络共犯主从犯认定的理论依据
4.1.1 不法层面的整体评价原则
4.1.2 罪责层面上以“作用”为标准区分主犯、从犯
4.1.3 主从犯之间的关系既非独立性亦非从属性
4.2 网络共犯中主犯的具体认定
4.2.1 网络聚众犯罪中“首要分子”和“主犯”的认定
4.2.2 网络共同犯罪中“组织者、领导者”的具体认定
4.2.3 网络共同犯罪行为实施中“主要作用”的具体判定
4.2.4 网络共同犯罪中犯罪故意和实行行为的具体认定
4.3 网络共同犯罪中从犯的具体认定
4.3.1 网络共同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辅助作用”的判定
4.4 难以区分主犯与从犯的情况下主从犯的认定
4.4.1 多次交叉结伙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的认定
4.4.2 共犯部分在逃案件中的主从犯认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涉罪行为刑法规制论要——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规定[J]. 陆旭,王文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2016(02)
[3]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J]. 车浩. 法学. 2015(10)
[4]谁应为互联网时代的中立行为买单?[J]. 车浩.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1)
[5]事前通谋与共同犯罪成立[J]. 姜涛.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05)
[6]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J]. 刘明祥. 中国法学. 2013(06)
[7]共犯理论在计算机网络犯罪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J]. 米铁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0)
[8]“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J]. 周光权. 法学研究. 2013 (04)
[9]共同犯罪中的区分制立法模式批判——以正犯、实行犯、主犯的关系为视角[J]. 丁胜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2)
[10]网络犯罪的现状及法律应对[J].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王路真. 法治论坛. 2012(03)
硕士论文
[1]论网络共同犯罪[D]. 沈英.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网络犯罪若干问题探讨[D]. 王洪涛.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9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0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