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犯罪未遂的认定及处罚
发布时间:2021-02-10 18:24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盗窃罪犯罪未遂的认定及处罚成为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突出难题。本文依据盗窃罪的立法现状,采用规范解释、理论对比、案例分析等方法,试图通过研究五个疑难问题,对入罪标准和裁量方法作出相对统一的解析,以期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司法方法准确打击盗窃罪犯罪未遂。第一部分,盗窃罪犯罪未遂概述。分析盗窃罪犯罪未遂成立的三个要件,对比“控制说”与“失控说”,认为“失控说”更加合理,应当作为盗窃犯罪既遂的标准。第二部分,特殊盗窃的犯罪形态认定。从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等三个角度论证“行为犯”的观点,从与社会危害性相适应等三个角度论证“结果犯”的观点,认为特殊盗窃犯罪既遂标准是被害人失去对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的控制。第三部分,特殊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对“入户”“携带凶器”“公共场所”等法律概念进行分析,明确内涵和外延。解析三种特殊盗窃行为模式,论证特殊盗窃犯罪着手是开始实行具体行为的观点,从而准确认定特殊盗窃犯罪未遂。第四部分,盗窃数额较大未遂行为的入罪把握。从罪刑法定等三个角度论述不构成犯罪的观点,从情节严重是根本规定等三个角度论述可以定罪处罚的观点,认为应当适度把握盗窃数额作...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盗窃罪犯罪未遂概述
1.1 盗窃罪犯罪未遂的立法现状
1.2 盗窃罪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
1.2.1 盗窃行为已经着手
1.2.2 盗窃行为未得逞
1.2.3 未得逞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
2 特殊盗窃的犯罪形态认定
2.1 犯罪形态的争议原因及影响
2.1.1 行为犯的论证
2.1.2 结果犯的论证
2.1.3 特殊盗窃犯罪的既遂标准
3 特殊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1 “入户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1.1 “户”的认定
3.1.2 “入户”的认定
3.1.3 “着手”的认定
3.1.4 入户盗窃犯罪“既遂未遂节点”把握
3.2 “携带凶器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2.1 “凶器”的认定
3.2.2 “携带”的认定
3.2.3 携带凶器盗窃犯罪“既遂未遂节点”把握
3.3 “扒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3.1 “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认定
3.3.2 “随身携带”的认定
3.3.3 “着手”的认定
3.3.4 扒窃犯罪“既遂未遂节点”把握
4 盗窃数额较大未遂行为的入罪把握
4.1 是否应当定罪处罚的争议
4.1.1 不得定罪处罚的论证
4.1.2 可以定罪处罚的论证
4.2 盗窃数额较大未遂行为的具体入罪把握
4.2.1 适度把握“盗窃数额”的作用
4.2.2 综合考量“情节严重”
5 盗窃罪犯罪未遂的处罚
5.1 择一处罚模式的缺陷分析
5.2 并和累计处罚模式的提倡
5.2.1 并和累计处罚模式的合理性论证
5.2.2 并和累计处罚模式的量刑建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盗窃未遂的罪与罚[J]. 梅传强,陈荣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2]特殊盗窃犯罪既遂标准探析[J]. 陈伟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论盗窃未遂的定罪与处罚[J]. 张玉璟. 中国检察官. 2016(08)
[4]盗窃数额的主客观偏差及刑法适用[J]. 陈建清,胡学相.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7)
[5]基于刑法修正案八的盗窃罪既遂未遂界定标准研究[J]. 徐珏.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04)
[6]《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胡云腾,周加海,周海洋. 人民司法. 2014(15)
[7]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既、未遂形态并存”的司法认定反思——“折算说”理念的初步提出[J]. 庄绪龙,王星光. 政治与法律. 2013(03)
[8]“公共场所”与“随身”——从扒窃入罪的合理性探究两个争议词语的应有之意[J]. 魏再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9]入户盗窃未遂的理论分析和司法认定[J]. 王明森.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10]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的认定[J]. 陈洪兵,王敏. 金陵法律评论. 2012(02)
硕士论文
[1]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既未遂并存时量刑研究[D]. 张弛.西南政法大学 2017
[2]盗窃未遂处罚范围研究[D]. 殷成.江西财经大学 2017
[3]盗窃未遂的特殊问题研究[D]. 赖钟靖.华侨大学 2016
[4]携带凶器盗窃的行为性质和司法适用[D]. 李运恒.山东大学 2016
[5]论盗窃罪的既遂标准[D]. 马伟华.吉林大学 2016
[6]多次敲诈勒索既未遂并存的量刑规范化研究[D]. 翟潞潞.华东政法大学 2016
[7]数额犯未遂之处断[D]. 闫晓晓.华东政法大学 2016
[8]论新型盗窃行为的司法认定[D]. 先懿.西南科技大学 2016
[9]特殊盗窃行为的司法认定[D]. 顾俊.苏州大学 2015
[10]盗窃罪既未遂疑难问题研究[D]. 曹玉强.北方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27796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盗窃罪犯罪未遂概述
1.1 盗窃罪犯罪未遂的立法现状
1.2 盗窃罪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
1.2.1 盗窃行为已经着手
1.2.2 盗窃行为未得逞
1.2.3 未得逞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
2 特殊盗窃的犯罪形态认定
2.1 犯罪形态的争议原因及影响
2.1.1 行为犯的论证
2.1.2 结果犯的论证
2.1.3 特殊盗窃犯罪的既遂标准
3 特殊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1 “入户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1.1 “户”的认定
3.1.2 “入户”的认定
3.1.3 “着手”的认定
3.1.4 入户盗窃犯罪“既遂未遂节点”把握
3.2 “携带凶器盗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2.1 “凶器”的认定
3.2.2 “携带”的认定
3.2.3 携带凶器盗窃犯罪“既遂未遂节点”把握
3.3 “扒窃”犯罪未遂的认定
3.3.1 “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认定
3.3.2 “随身携带”的认定
3.3.3 “着手”的认定
3.3.4 扒窃犯罪“既遂未遂节点”把握
4 盗窃数额较大未遂行为的入罪把握
4.1 是否应当定罪处罚的争议
4.1.1 不得定罪处罚的论证
4.1.2 可以定罪处罚的论证
4.2 盗窃数额较大未遂行为的具体入罪把握
4.2.1 适度把握“盗窃数额”的作用
4.2.2 综合考量“情节严重”
5 盗窃罪犯罪未遂的处罚
5.1 择一处罚模式的缺陷分析
5.2 并和累计处罚模式的提倡
5.2.1 并和累计处罚模式的合理性论证
5.2.2 并和累计处罚模式的量刑建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盗窃未遂的罪与罚[J]. 梅传强,陈荣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2]特殊盗窃犯罪既遂标准探析[J]. 陈伟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论盗窃未遂的定罪与处罚[J]. 张玉璟. 中国检察官. 2016(08)
[4]盗窃数额的主客观偏差及刑法适用[J]. 陈建清,胡学相.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7)
[5]基于刑法修正案八的盗窃罪既遂未遂界定标准研究[J]. 徐珏.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04)
[6]《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胡云腾,周加海,周海洋. 人民司法. 2014(15)
[7]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既、未遂形态并存”的司法认定反思——“折算说”理念的初步提出[J]. 庄绪龙,王星光. 政治与法律. 2013(03)
[8]“公共场所”与“随身”——从扒窃入罪的合理性探究两个争议词语的应有之意[J]. 魏再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9]入户盗窃未遂的理论分析和司法认定[J]. 王明森.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10]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的认定[J]. 陈洪兵,王敏. 金陵法律评论. 2012(02)
硕士论文
[1]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既未遂并存时量刑研究[D]. 张弛.西南政法大学 2017
[2]盗窃未遂处罚范围研究[D]. 殷成.江西财经大学 2017
[3]盗窃未遂的特殊问题研究[D]. 赖钟靖.华侨大学 2016
[4]携带凶器盗窃的行为性质和司法适用[D]. 李运恒.山东大学 2016
[5]论盗窃罪的既遂标准[D]. 马伟华.吉林大学 2016
[6]多次敲诈勒索既未遂并存的量刑规范化研究[D]. 翟潞潞.华东政法大学 2016
[7]数额犯未遂之处断[D]. 闫晓晓.华东政法大学 2016
[8]论新型盗窃行为的司法认定[D]. 先懿.西南科技大学 2016
[9]特殊盗窃行为的司法认定[D]. 顾俊.苏州大学 2015
[10]盗窃罪既未遂疑难问题研究[D]. 曹玉强.北方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27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2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