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成因、形式及其规制路径

发布时间:2021-02-28 16:51
  农村黑恶势力的成因有多种,一个典型的发展脉络是以城镇化的发展为时间节点进行划分,而与该发展相伴的是"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的演变进路。农村黑恶势力的成因因社会特征不同而产生内在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熟人社会时期的"熟人"共谋与"半熟人社会"时期的"利益"共谋。农村黑恶势力的犯罪形式契合于基层社会形态的结构特征,熟人社会时期,黑恶势力的犯罪主要呈现为隐蔽性与地缘性特征明显且犯罪对象指向社会基层外部;半熟人社会时期,黑恶势力的犯罪主要表现为村务介入与保护伞庇护两种且犯罪对象指向社会基层内部。农村黑恶势力的规制路径,两委专治向群众自治回归;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法治信心;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综合性治理系统。 

【文章来源】:新疆社科论坛.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成因解构
    (一)农村熟人社会时期的“熟人”共谋
    (二)农村半熟人社会时期的“利益”共谋
        1.乡村宗族势力的政治垄断,纵向助推农村黑恶势力
        2.两委保护伞的庇护,横向助推农村黑恶势力
二、农村黑恶势力的表现形式
    (一)熟人社会时期:团伙作案型
    (二)半熟人社会时期:乡村事务介入型
        1.资源型利益
        2.项目工程利益
        3.土地房产利益
    (三)半熟人社会时期:保护伞庇护型
三、农村黑恶势力的规制路径
    (一)两委专治向群众自治回归
    (二)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法治信心
    (三)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综合性治理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乡村司法之转变[J]. 张青.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治理化路径探析[J]. 汪鹏.  法治研究. 2019(05)
[3]扫黑除恶背景下的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J]. 陈玉璜.  法治论坛. 2019(01)
[4]论惩治黑恶势力的路径转向:由“打”到“治”——兼谈基层组织建设在“扫黑除恶”中的地位[J]. 王永浩.  犯罪研究. 2019(01)
[5]近几年来农村腐败呈现的新态势及其治理对策[J]. 楚向红.  中州学刊. 2019(02)
[6]乡村“混混”介入的基层治理生态[J]. 陈柏峰.  思想战线. 2018(05)
[7]基层社会的秩序生产能力——从计划性与自发性秩序的关系切入[J]. 李娜.  学术月刊. 2018(08)
[8]基层政权和组织研究[J]. 陈柏峰.  中国法律评论. 2018(04)
[9]当前农村不良社会风气的态势、成因及对策——基于全国200多个村4000多家农户连续3年的调查[J]. 李敏,张利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10]从礼俗到法治: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变迁[J]. 马华,王红卓.  求实. 2018(01)



本文编号:3056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56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