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刷流量”网络黑灰产业的监管与规制——以司法纠纷解决路径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1-03-05 09:34
  在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背景下,"流量"的经济价值催生了流量欺诈相关的黑灰产业。"刷流量"产业呈现多样态、新颖性和技术复杂性等特点,增加了监管难度。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主要通过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路径对"刷流量"行为进行规制。然而,尚存在成文法规定滞后、事实查明困难、举证责任分配欠妥等困境。对"刷流量"行为的规制,在法律适用上,应选取民事、行政、刑事规制的优势路径,并明确民事救济在性质认定、效力认定、赔偿数额确定等方面的法律适用标准;在事实认定上,应充分发挥法院技术调查职能,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并且明确技术事实的证明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应用法学. 2019,(05)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刷流量”黑灰产业现状及其社会危害性
    (一)“刷流量”黑灰产业分布及样态
    (二)“刷流量”手段类型化分析
    (三)“刷流量”社会危害性分析
二、“刷流量”纠纷的涉诉现状分析
    (一)“刷流量”刑事案件主要通过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予以惩戒
    (二)“刷流量”民事案件多以合同违约、欺诈或不正当竞争为诉由
    (三)“刷流量”司法规制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存在争议
三、“刷流量”纠纷法律规制之困境
    (一)既有法律框架与规制的滞后性
        1. 合同法规制路径
        2.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路径
        3. 其他法律法规规制路径
    (二)“刷流量”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事实认定存在困难
        1.“刷流量”纠纷主体之间存在技术和信息壁垒
        2.“刷流量”既有举证责任分配模式不利于权利救济
        3.“刷流量”技术标准不明确增加事实查明难度
四、“刷流量”纠纷规制的路径探析
    (一)多种法律规制路径的选取
        1. 明晰民事、行政、刑事规制的界限[18]
        2. 合理选取民事救济路径
    (二)充分发挥技术调查职能,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1. 通过释明充分发挥法院在举证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2. 通过明确技术证明标准降低举证难度
        3. 灵活适用举证责任转移等民事证明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新型财产利益形态的法律建构——以流量确权规则的提出为视角[J]. 季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2]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适用之司法困惑与解决[J]. 黎宏.  人民检察. 2016(02)
[3]论消费者倾斜性保护的逻辑[J]. 蓝寿荣,周艳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本文编号:3064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64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