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对用户网络欺诈识别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21:49
当前,网络欺诈日益猖獗,其造成的损失逐年递增。据统计,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欺诈传播和实施的主要渠道。例如: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向受害者发送虚假购物链接,骗取受害者钱财。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以日常聊天的方式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以突发情况借钱、推荐虚假理财产品等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面对诸多类型的网络欺诈,许多社交媒体用户难以识别。前人研究提出欺诈技术手段、受骗者个人心理、教育、经验是影响欺诈识别的主要因素。但媒体是否对其用户的欺诈识别行为有影响?目前,学术界尚无清晰的研究结论。此外,少数学者研究了电子邮件、短信、网站等媒体中的个人欺诈识别行为,但少有针对社交媒体中个人欺诈识别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查阅媒体与欺诈识别关系、社交媒体中网络欺诈、欺诈识别以及社交媒体中网络欺诈治理的相关文献,从传播学角度提出社交媒体中影响用户网络欺诈识别行为的社交媒体传播特性包括主体特性、所在群体特性、信息特性以及平台特性四个方面。其中,主体特性包括发布者活跃度、发布者身份、信任程度、信息匹配以及互动次数,所在群体特性包括其他人评论,信息特性包括内容格式,平台特性包括提示信息、发布渠道以及互动渠道。...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路线图
图 2.1 欺诈识别模型(Model of deception detection)步骤二:欺诈假设生成(Deception Hypothesis Generation)然而,有时接收者会很容易忽略“不一致的线索”。一般而言,接收者该网站具有欺诈性
图 3.1 网络传播中相对于一个节点的传播模式传播学中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一般由传播者(或发布者)、传播内播渠道、接收者以及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组成[68],通常把传播者与接收接收者对传播者的印象
本文编号:3075332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路线图
图 2.1 欺诈识别模型(Model of deception detection)步骤二:欺诈假设生成(Deception Hypothesis Generation)然而,有时接收者会很容易忽略“不一致的线索”。一般而言,接收者该网站具有欺诈性
图 3.1 网络传播中相对于一个节点的传播模式传播学中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一般由传播者(或发布者)、传播内播渠道、接收者以及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组成[68],通常把传播者与接收接收者对传播者的印象
本文编号:3075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7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