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
发布时间:2021-04-18 13:54
过失行为可构成污染环境罪的论断为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的考察提供前提条件。同时,独立研究本类型犯罪具有实践价值,能够为单位型与多过失主体型环境犯罪追责提供新的处置思路。由于受到传统因果论的影响,实践中常不区分归因及归责,径直进行因果认定一步判断,还常会忽略掉对监督过失型犯罪自身特点的考察。为正确认定本类型犯罪的因果关系,归因时应以条件说为主、疫学因果说等为辅对被监督者行为、监督者作为行为与环境污染结果间是否存在条件关系的判断,以监督义务的假定履行作为监督者不作为行为与环境污染结果间条件关系存在与否的判别标准。归责时以相当因果关系说为工具,对监督者"诱发"被监督者行为的相当性、被监督者行为的异常性及监督者行为与环境污染结果间关联性等问题进行推进判断。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 2019,37(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前提确认:过失行为可构成污染环境罪
二、功用释明:独立研究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的价值所在
(一) 为解决单位型污染环境犯罪追责难问题提供新思路
(二) 助力突破多自然人主体过失合力污染环境犯罪定性难困境
三、常见问题: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判断中的误区归纳
(一) 沿用一步式因果判断模式, 杂糅事实归因与规范归责
(二) 忽略对监督过失型犯罪因果关系自有特点的考察
四、推演逻辑: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具体判断
(一) 监督者、被监督者行为与“严重污染环境”结果间的归因判断
(二) 监督者、被监督者行为与“严重污染环境”结果间的归责判断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污染环境犯罪刑法惩治全景透视[J]. 焦艳鹏. 环境保护. 2019(06)
[2]环境污染犯罪的追诉现状及反思[J]. 李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论司法解释中的“严重污染环境”——以2016年《环境污染刑事解释》为展开[J]. 王勇. 法学杂志. 2018(09)
[4]污染环境罪单位刑事责任的客观归责取向及其合理限制:单位固有责任之提倡[J]. 耿佳宁. 政治与法律. 2018(09)
[5]国家保护义务视域中环境权之宪法保障[J]. 韩敬. 河北法学. 2018(08)
[6]污染环境罪的争议问题[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8(02)
[7]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J]. 杨继文. 政治与法律. 2017(12)
[8]模糊罪过说之提倡——以污染环境罪为切入点[J]. 陈洪兵.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9]污染环境罪实证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198份污染环境罪裁判文书为样本[J]. 晋海,王颖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刑法应如何应对环境保护的“焦虑”——以风险刑法理念为视角[J]. 姚万勤. 浙江社会科学. 2015(07)
本文编号:3145587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 2019,37(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前提确认:过失行为可构成污染环境罪
二、功用释明:独立研究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的价值所在
(一) 为解决单位型污染环境犯罪追责难问题提供新思路
(二) 助力突破多自然人主体过失合力污染环境犯罪定性难困境
三、常见问题: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判断中的误区归纳
(一) 沿用一步式因果判断模式, 杂糅事实归因与规范归责
(二) 忽略对监督过失型犯罪因果关系自有特点的考察
四、推演逻辑: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具体判断
(一) 监督者、被监督者行为与“严重污染环境”结果间的归因判断
(二) 监督者、被监督者行为与“严重污染环境”结果间的归责判断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污染环境犯罪刑法惩治全景透视[J]. 焦艳鹏. 环境保护. 2019(06)
[2]环境污染犯罪的追诉现状及反思[J]. 李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论司法解释中的“严重污染环境”——以2016年《环境污染刑事解释》为展开[J]. 王勇. 法学杂志. 2018(09)
[4]污染环境罪单位刑事责任的客观归责取向及其合理限制:单位固有责任之提倡[J]. 耿佳宁. 政治与法律. 2018(09)
[5]国家保护义务视域中环境权之宪法保障[J]. 韩敬. 河北法学. 2018(08)
[6]污染环境罪的争议问题[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8(02)
[7]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J]. 杨继文. 政治与法律. 2017(12)
[8]模糊罪过说之提倡——以污染环境罪为切入点[J]. 陈洪兵.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9]污染环境罪实证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198份污染环境罪裁判文书为样本[J]. 晋海,王颖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刑法应如何应对环境保护的“焦虑”——以风险刑法理念为视角[J]. 姚万勤. 浙江社会科学. 2015(07)
本文编号:3145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14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