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的重构与完善——以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1-04-18 16:11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高发常引发有关应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议,而争议的本质在于应否采用刑罚手段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即站在传统报应论立场的"以刑代教"与基于现代预防刑论的"以教为刑"之争。引发争议的现实原因在于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的"失灵",即存在刑罚与非刑罚处遇措施不明确、保安处分措施缺失与刑事政策偏重保护等方面的局限。在现有体系尚不完善之时,仅仅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扩大犯罪圈恐非良策。同时考虑到立法成本与司法现状,弹性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引入亦不可取。应着力从以下方面对现有体系进行完善: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预防,在个案中充分贯彻个别化原则,并在现有的犯罪治理体系中增设保安处分规定。
【文章来源】: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0,(02)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遇措施——以刑事负担的基本理念为视角[J]. 施雄文. 犯罪研究. 2019(04)
[2]中国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司法处遇制度的完善[J]. 马丽亚.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4)
[3]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J]. 张拓.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2)
[4]浅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J]. 李育兵.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6(04)
[5]“后劳教时代”未成年人刑事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冯卫国.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6(03)
[6]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变迁路径——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的分析[J]. 董冰,陈文斌. 学术交流. 2015(10)
[7]论报应主义刑罚的积极价值[J]. 孙立红. 环球法律评论. 2015(05)
[8]纯粹功利刑论之提倡[J]. 马乐. 东方法学. 2014(03)
[9]作为目的的一般预防[J]. 周少华. 法学研究. 2008(02)
[10]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J]. 徐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145773
【文章来源】: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0,(02)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遇措施——以刑事负担的基本理念为视角[J]. 施雄文. 犯罪研究. 2019(04)
[2]中国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司法处遇制度的完善[J]. 马丽亚.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4)
[3]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J]. 张拓.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2)
[4]浅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J]. 李育兵.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6(04)
[5]“后劳教时代”未成年人刑事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冯卫国.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6(03)
[6]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变迁路径——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的分析[J]. 董冰,陈文斌. 学术交流. 2015(10)
[7]论报应主义刑罚的积极价值[J]. 孙立红. 环球法律评论. 2015(05)
[8]纯粹功利刑论之提倡[J]. 马乐. 东方法学. 2014(03)
[9]作为目的的一般预防[J]. 周少华. 法学研究. 2008(02)
[10]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J]. 徐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145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14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