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生态修复量刑情节的司法适用研究——以187份长江环境资源刑事裁判文书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1-08-09 14:17
  基于立法缺失所导致的合法性障碍,生态修复在长江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中常常作为量刑情节发挥作用。在各方引导下,被告人具体实施的生态修复行为较为全面地分布在行政执法、侦查、审查起诉、刑罚裁量、刑罚执行等环节之中。形式各异、层次深浅不一的生态修复行为对受损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不同,司法实践中的刑罚裁量存在精准度较低、区分化阙如等问题。本文选取187份具有代表性的裁判文书,旨在通过样本梳理,分别从规范和操作层面剖析生态修复情节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双重障碍,提出法院在审理长江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时,应根据具体情形的需要,确立以直接修复为先,替代性修复为次、补偿型修复补充适用的修复次序,充分运用行政机关在涉刑生态修复领域的角色,将其评价纳入生态修复情节认定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生态修复模式优化的反向激励机制。 

【文章来源】:交大法学.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目次
一、制度检视:生态修复作为量刑情节的法律基础
二、实证梳理:我国生态修复量刑情节的审判实践
    (一)从修复形态看生态修复量刑情节的呈现方式
        1.生态修复量刑情节在刑事案件中的分布样态
        2.生态修复量刑情节在刑事案件中的具体类型
    (二)从参与主体看生态修复量刑情节的确定途径
        1.被告自为型:被告人自行实施的生态修复
        2.行政协议型:行政机关参与下的生态修复
        3.检察促成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生态修复
        4.法院判决型:判决主文中确认的生态修复
三、实践之失:生态修复情节司法适用的现实障碍
    (一)规范层面:生态修复情节刑罚考量的制度局限
        1.生态修复作为量刑情节的特殊性被遮蔽和消解
        2.在责任承担依据体系中呈现出权宜性和补充性
    (二)操作层面:生态修复情节司法适用的实践制约
        1.生态修复情节在刑事进程中缺少明确性和规范化
        2.生态修复情节在司法适用中缺少独立性和区分化
四、模式再造:生态修复情节司法适用的实践进路
    (一)生态修复类型在司法适用环节的优化
        1.生态修复类型化前提下适用次序的厘正
        2.生态修复情节类型化下的环境行政机关角色
    (二)反向激励导向下刑罚配置模式的完善
        1.生态修复刑罚配置模式优化的路径分析
        2.生态修复刑罚考量中刑罚配置模式的构建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法治建设中的政府职责[J]. 杨治坤.  法治社会. 2019(04)
[2]生态环境修复中刑法正当性适用问题研究[J]. 杨红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3]生态修复的刑事判决样态研究[J]. 蒋兰香.  政治与法律. 2018(05)
[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 刘画洁,王正一.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2)
[5]恢复性司法视野下的环境刑事司法问题研究——以古田县法院“补种复绿”生态补偿机制为例[J]. 毋郁东.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6(04)
[6]美国量刑证明标准的变迁、争议及启示[J]. 吕泽华.  法学杂志. 2016(02)
[7]超越权力分工:行政司法化的证成与规制[J]. 耿玉基.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3)
[8]环境资源案件中恢复原状的责任方式[J]. 王立新,黄剑,廖宏娟.  人民司法. 2015(09)
[9]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芜湖模式的分析[J]. 陈卫东.  法学家. 2010(02)
[10]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J]. 陈瑞华.  中国法学. 2009(01)



本文编号:333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3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