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刑法学中介入因素的定义与种类——基于德日刑法学视角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8-13 18:28
  当前我国既定刑法文献对介入因素下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研究甚多,但对介入因素本身的定义和种类着墨甚少,造成我国刑法理论上的漏洞以及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判断理论的选择。在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流程中,客观状态是独立存在且较为特殊的一个连接点。介入因素是在因果流程中出现的与结果之间具有条件关系、与实行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对判断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形成争议、不是实行行为和客观状态的客观事实。 

【文章来源】: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9,(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定义
    (一)客观状态的排除
    (二)其他条件的限定
三、种类
    (一)德国刑法学的种类
    (二)我国刑法学的种类
        1.行为人的行为
        2.被害人的行为
        3.第三人的行为
        4.被害人的特殊体质
        5.自然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介入因素情况下刑法因果关系及刑事责任归咎[J]. 徐梦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01)
[2]侵权责任法不可抗力适用规则研究——兼评《侵权责任法》第29条[J]. 陈本寒,艾围利.  现代法学. 2011(01)
[3]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J]. 刘明,张伟珂.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340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40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