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死刑存废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30 19:55
  死刑对于一个罪犯来说是对他犯罪的最严厉惩罚。死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死刑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是一种人类最本能的报复手段。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死刑与其他普通刑罚有着本质的显著特点。死刑存在一天,人类的文明都在快速发展,是对死刑的一种承认和认可。贝加里亚在《罪与罚论》中主张废除死刑这一古老的刑罚,国家政府民众都在对死刑的合理存在性产生质疑。死刑的争论应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不可人云亦云。但是,从发展最终点的社会角度的方向来看,死刑终究是要取消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理论上,伴随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死刑执行数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世纪中叶后,为了使得死刑的减少和进一步废止,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举措。虽然废除死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长远之计,但彻底废除死刑的条件在各国调查的结论中参差不齐,就目前我国的废除死刑来看,许多条件和时机还不是那么的成熟。我国废除死刑的道路必将任重而道远。从宏观问题的探究角度出发,当前的死刑制度在我国还会仍将持续存在,我国的死刑制度,严格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出发,力求存在和执行的合理,在为具备废除死刑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文章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20,41(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我国死刑制度的渊源和现状
    1.1 死刑的历史沿革
    1.2 我国死刑的现状
        1.2.1 我国死刑之刑事政策现状
        1.2.2 我国死刑之立法现状
        1.2.3 我国死刑之司法现状
2 死刑存废之争的分析
    2.1 死刑存置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1.1 康德关于死刑的观点和理由
        2.1.2 黑格尔关于死刑的观点和理由
    2.2 死刑废除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2.1 贝卡里亚关于死刑的观点和理由
        2.2.2 边沁关于死刑的观点和理由
    2.3 死刑的价值分析
        2.3.1 死刑的效益性分析
        2.3.2 死刑的公正性分析
        2.3.3 死刑的人道性分析
        2.3.4 死刑价值的综合分析
3 我国死刑的发展趋势
    3.1 我国死刑制度的限制
    3.2 我国死刑制度的废除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J]. 赵秉志.  政法论坛. 2005(01)
[2]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J]. 赵秉志.  法学. 2005(01)
[3]国外死刑存废之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考察[J]. 马家福.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4(06)
[4]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死刑存废[J]. 魏玉峰.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5)
[5]刑罚人道主义与死刑制度检讨[J]. 莫洪宪,王树茂.  法学杂志. 2004(05)
[6]论死刑兴衰演进的动因[J]. 徐汉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05)
[7]从生命权角度看死刑存废之争[J]. 赵雪纲.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3)
[8]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J]. 贾宇.  法学. 2003(04)
[9]从信仰到人权——死刑废止论的起源[J]. 邱兴隆.  法学评论. 2002(05)
[10]中国现行死刑政策的评价及其反思[J]. 钊作俊.  中州学刊. 2002(03)

硕士论文
[1]论中国死刑存废的当代选择[D]. 董雪凝.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73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73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0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