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联防共治模式探究——基于某省400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5 17:30
  "互联网+"时代下的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猖獗,也越来越呈现出依托个人信息的特征,即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情势愈发严峻。检索裁判文书网并随机抽取已经生效的400份电信诈骗犯罪刑事判决书,通过研析电信诈骗犯罪所呈现的特点,梳理出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的类型特征,继而从电信诈骗参与人、信息技术发展、宏观防控等三个维度分析其形成的多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而倡导通过均衡义务教育发展、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加强电信行业监管、建立国家级反诈骗中心、构建公民信息保护法律体系、规范刑罚处罚等措施,从而构建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的联防共治模式。 

【文章来源】:犯罪研究. 2020,(02)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实证考察研究
    (一)犯罪人学历层次整体较低
    (二)犯罪人就业状态相对不佳
    (三)电信诈骗作案手段呈现多样化特征
    (四)团伙作案、分工负责趋向明显
    (五)“精准式”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比例增加
二、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高发的多维因素分析
    (一)电信诈骗参与者维度——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共同作用
        1.低成本高回报的巨大利益驱使电信诈骗犯罪的完成
        2.受教育程度较低与就业不佳的现状共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
        3.被害人的被害性促使被害人与犯罪人形成双向互动
    (二)信息技术发展维度——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负面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电信诈骗行为手段的多样性
        2.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助推电信诈骗犯罪的实现可能
        3.网络平台的技术漏洞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实施提供可能性
    (三)宏观防控维度——行政监管与法律制裁存在漏洞
        1.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与监管不力提供了电信诈骗寄生空间
        2.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留存了公民信息泄露漏洞
        3.法律责任追究不足难以实现电信诈骗防控目的
三、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的防治路径探索
    (一)均衡义务教育发展以提高公民守法防范意识
    (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以消减电信诈骗犯罪动机
        1.推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
        2.推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三)加强电信行业监管以限缩公民信息泄露空间
        1.加强对电信行业的外部监管
        2.完善电信行业自身的内部监管系统
    (四)建立国家级反诈骗中心以协调电信诈骗侦防机制
    (五)构建公民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以防范泄露风险
    (六)完善刑事惩罚机制以加大对电信诈骗打击力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J]. 程啸.  中国法学. 2019(04)
[2]“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犯罪防控机制研究[J]. 陈睿毅,刘双阳.  犯罪研究. 2019(03)
[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分析: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 刘学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电信网络诈骗独立成罪问题探析[J]. 高尚宇.  财经法学. 2018(01)
[5]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电信诈骗综合治理研究[J]. 张新宝,葛鑫.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5)
[6]国外就业保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例[J]. 杨斌,丁建定.  理论月刊. 2016(05)
[7]“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 吴朝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8]电信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与防范[J]. 田腾飞.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5(03)
[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省级统筹[J]. 范先佐,郭清扬,付卫东.  教育研究. 2015(02)
[10]就业与职业对农民工侵财型犯罪的影响分析——基于G省1590位农民工的调查[J]. 谢宇.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4(04)



本文编号:3570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70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