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引入论之反思

发布时间:2022-01-12 01:41
  源自英美刑法理论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通过对低龄未成年人主观恶意的补足从而形成弹性化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利于实现对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惩治。部分学者积极提倡在我国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以弥补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不足,但是"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存在预防效果存疑、与我国的"恤幼"的伦理传统背离、有损刑法谦抑性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法治风险。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具有其内在合理性,在治理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我们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惩治为辅的原则。面对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引入论,我们尚应持谨慎态度。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2(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内涵
    (一)“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理论渊源
    (二)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理论基础
    (三)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引入论
二、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之审视
    (一)作为拟制制度的刑事责任年龄
    (二)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合理性
三、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疑问
    (一)预防效果存疑
    (二)对“恤幼”伦理传统的背离
    (三)刑法谦抑性缺失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最低线之设置[J]. 蔡奇轩.  法学杂志. 2018(11)
[2]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J]. 张颖鸿,李振林.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3]刑事责任年龄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J]. 金鑫.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4)
[4]校园欺凌问题的刑法治理探析[J]. 王志祥,王艺丹.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7)
[5]“矜弱”的逻辑:清代儿童致毙人命案的法律谱系[J]. 景风华.  法学家. 2017(06)
[6]校园暴力低龄化防控的刑法学省思——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切入点[J]. 陈伟,熊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05)
[7]少年司法的形成历史与普遍模式探究[J]. 齐藤丰治,李颖峰.  刑法论丛. 2016(04)
[8]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J]. 张拓.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02)
[9]伦理视野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刍议[J]. 曾粤兴,倪传洲.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01)
[10]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应对——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借鉴[J]. 郭大磊.  青年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3583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83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