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暴力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虐妇女,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严重伤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选择伤害或者杀害施暴人,也就是所谓的“以暴制暴”犯罪行为,同时也从被害人变成犯罪人。但是,受虐妇女实施的“以暴制暴”犯罪行为与一般的故意伤害和杀人行为不同,它是由家庭暴力引起,暴力对象具有唯一性,受虐妇女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小。因此,“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则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探讨“以暴制暴”犯罪行为在理论、立法和司法的适用,解决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该行为的轻刑化问题提供多方面的论证支持。其中从正当防卫理论、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和被害人过错等理论探讨理论适用;通过对“以暴制暴”犯罪行为在相关法律规定中的适用和司法实践中缓刑的适用探讨立法和司法的支持。
【关键词】:“以暴制暴”犯罪行为 正当防卫 受虐妇女综合症 被害人过错 期待可能性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3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
- 1.2 “以暴制暴”犯罪行为的研究发展以及待解决的问题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文章结构11-13
- 2 “以暴制暴”犯罪行为概述13-20
- 2.1 “以暴制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13-16
- 2.1.1 家庭暴力——“以暴制暴”犯罪行为的导火索13-14
- 2.1.2 受虐妇女不能脱离暴力环境14-15
- 2.1.3 受虐妇女缺乏有效的公力救济15-16
- 2.2 以暴制暴行为的现状16-18
- 2.2.1 “以暴制暴”犯罪行为在女性犯罪中尤为突出16-17
- 2.2.2 部分“以暴制暴”犯罪行为量刑过重17-18
- 2.3 “以暴制暴”犯罪行为的特点18-20
- 2.3.1 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18
- 2.3.2 “施暴”行为与“以暴制暴”行为大多并非同时发生18-19
- 2.3.3 犯罪后果多为死亡和重伤害19-20
- 3.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的司法借鉴20-24
- 3.1 美国的司法实践20-21
- 3.2 俄罗斯的司法实践21-22
- 3.3 日本的司法实践22
- 3.4 加拿大的司法实践22
- 3.5 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践22-24
- 4 “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的理论适用24-35
- 4.1 正当防卫理论24-26
- 4.1.1 传统正当防卫理论的概述24-25
- 4.1.2 正当防卫理论的适用25-26
- 4.2 引入“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26-29
- 4.2.1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性质27
- 4.2.3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适用27-29
- 4.3 被害人过错理论29-31
- 4.3.1 被害人过错理论概述29-30
- 4.3.2 被害人过错理论的适用30-31
- 4.4 期待可能性理论31-33
- 4.4.1 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31-32
- 4.4.2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32-33
- 4.5 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33-35
- 4.5.1 社会危害性分析33
- 4.5.2 人身危险性分析33-35
- 5 我国“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的立法和司法适用35-38
- 5.1 我国“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的立法和政策适用35-36
- 5.2 我国“以暴制暴”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缓刑的适用36-38
- 6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作者简历41-43
- 学位论文数据集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浩波;试论犯罪行为机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吴鹏;;试论需要与犯罪行为的产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4期
3 ;杜绝浪费并非节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4 国华 ,郭风潭;“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的表述应修改[J];法学;1990年11期
5 ;强迫交易是犯罪行为吗[J];中国商贸;1998年18期
6 武汉;犯罪行为是犯罪人自主调控的系统工程(下)[J];刑侦研究;1999年02期
7 ;买脏车也是犯罪行为[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0年01期
8 王洪沙;犯罪行为的经济学认识[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施通池;东山县惩治炸鱼犯罪行为没商量[J];中国水产;2001年04期
10 陈嫡;谢振林;魏芳;;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伯坤;;比较视野中的犯罪行为——兼论犯罪行为学的诞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周荣华;;犯罪的边缘性——“容忍”与犯罪行为[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3 张小虎;;犯罪行为的化解阻断模式论——兼谈违法成本对犯罪行为之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宋涛;;职务犯罪行为的特征和法制控制[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5 王春山;;浅析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之界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惠博;何家弘;;挫折效应与犯罪行为[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7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冯薇;周晓唯;;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王娟;;环境意象与犯罪行为预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10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悦;明确定义传销犯罪行为[N];商务时报;2008年
2 记者 孔令敏 俞欣;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犯罪行为[N];健康报;2013年
3 记者 陈群安 通讯员 徐丹丹 谌玲;武汉公检法规范查处拒执犯罪行为[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秦永刚;“初犯”须认定是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N];西部法制报;2012年
5 单逸;卖子女是犯罪行为[N];江苏科技报;2000年
6 记者 夏合琴 通讯员 武臣;我区出台醉驾犯罪行为查处程序规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实习生 刘志月;武汉爆炸案80后嫌疑人蹊跷犯罪行为背后[N];法制日报;2011年
8 张成河;揭发自己参与他人犯罪行为可否认定为立功[N];江苏经济报;2013年
9 庞志毅;“流动犯罪”犯罪行为地如何认定[N];江苏经济报;2013年
10 记者 张伟峰;陕西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N];中国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琳;非法使用“伪基站”犯罪行为定性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2 齐力;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犯罪行为的因素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梁乐;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法律社会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轶;间谍犯罪行为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朱文会;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刘慧;服刑人员宗教经验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彬;成年男性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相关心理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翠君;社会网络中的犯罪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梦雪;论犯罪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D];苏州大学;2013年
10 方琳琳;论雇佣犯罪的若干问题[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犯罪行为轻刑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