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法教义学分析——以深圳“鹦鹉案”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2-02-24 09:06
深圳"鹦鹉案"作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涉及对《刑法》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真实含义的准确把握,也映射出当下我国刑事司法的理念和裁判逻辑。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性扩张解释应予禁止。基于规范保护目的及预防犯罪的政策需求,只有在是一代驯养繁殖,没有产生明显的基因、形态变异,且种群数量未明显增多并达到相当规模的情况下,才宜将驯养繁殖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二所列野生动物解释为"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出售驯养繁殖的涉案鹦鹉,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度危害较小,不具有实质违法性,属于行政不法性质;应当在区分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准确判断是否影响故意的成立以及应否非难行为人。应尽快启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更新调整,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司法解释。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3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前 言
二、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认定
三、目的性扩张解释的禁止
四、实质违法性的判断
五、责任排除事由的衡量
六、结语
本文编号:3642409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3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前 言
二、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认定
三、目的性扩张解释的禁止
四、实质违法性的判断
五、责任排除事由的衡量
六、结语
本文编号:3642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4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