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
本文关键词:“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肉搜索”在我国网络世界迅速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带来极大影响。由于起源于网络,“人肉搜索”也具有互联网信息传播高效性、网络匿名性、影响双面性等特征。毋庸置疑,“人肉搜索”在伸张公义、网上舆论监督等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人肉搜索”更容易朝着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侵害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甚至现实暴力等方向发展,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人们既希望使用“人肉搜索”高效快捷的搜索功能,但是更希望它能在法律秩序保障的范围内合理运行。计算机及互联网是科技革命的产物,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较为薄弱,而“人肉搜索”一直游离在刑法边缘,因此自从其兴起以来,法学界对其是否应当入罪的争论便不曾停止。赞成“人肉搜索”入罪的学者认为,“人肉搜索”行为严重的侵害了公民各项权利,社会危害性大,而现有法律不足以保障受害者权益,以及其他众多理由,因此认为应当适用刑法对其进行规制。反对入罪的学者也通过不利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违反刑法谦抑原则等理由进行反驳,认为不应使刑罚过于泛滥。因此,希望通过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深入分析,研究它对公民权益的侵害性,在剥析学界对于“人肉搜索”是否应当入罪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人肉搜索”入罪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优秀经验,对我国刑法合理规制“人肉搜索”提出相应的构建模式和建议。刑法合理规制“人肉搜索”行为,不仅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而且可以推进我国互联网法治规范化的建设。
【关键词】:人肉搜索 言论自由 个人信息 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序论8-12
- 第一章“人肉搜索”概述12-21
- 第一节“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发展12-14
- 一、“人肉搜索”的概念12-13
- 二、“人肉搜索”的发展概况13-14
- 第二节“人肉搜索”的特征14-15
- 一、信息来源的广泛及高效性14
- 二、“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匿名性14-15
- 三、参与者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15
- 四、“人肉搜索”反差巨大的双面性15
- 第三节“人肉搜索”的种类15-17
- 一、按照“人肉搜索”的起因分类15-16
- 二、按照“人肉搜索”的对象分类16
- 三、按照“人肉搜索”造成的法律后果来分类16-17
- 第四节“人肉搜索”的利弊对比分析17-18
- 一、“人肉搜索”的积极作用17-18
- 二、“人肉搜索”的消极影响18
- 第五节“人肉搜索”对公民权益侵害性的分析18-21
- 一、“人肉搜索”对隐私权的侵害18-19
- 二、“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19-20
- 三、“人肉搜索”对名誉权的侵害20-21
- 第二章 国外涉及“人肉搜索”法律的对比研究21-28
- 第一节 国外涉及“人肉搜索”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21-25
- 一、美国涉及“人肉搜索”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21-22
- 二、英国涉及“人肉搜索”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22-23
- 三、德国涉及“人肉搜索”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23-24
- 四、日本涉及“人肉搜索”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24-25
- 五、韩国涉及“人肉搜索”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25
- 第二节 对我国“人肉搜索”的立法启示25-28
- 一、外国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权益的对比分析25-26
- 二、对我国“人肉搜索”刑事立法的启示26-28
- 第三章 对“人肉搜索”进行刑法规制的争论28-33
- 第一节 反对“人肉搜索”入罪的理由28-30
- 一、“人肉搜索”及其侵害的法益不明28
- 二、言论自由与隐私权法益冲突的抉择28-29
- 三、法律法规已对“人肉搜索”进行相应的规制29
- 四、“人肉搜索”入罪背离刑法谦抑原则29
- 五、“人肉搜索”入罪的操作性不强29-30
- 第二节 赞同“人肉搜索”入罪的理由30-33
- 一、“人肉搜索”严重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30
- 二、“人肉搜索”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0-31
- 三、现有法律保障性的不足31
- 四、“人肉搜索”入罪是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然要求31-33
- 第四章“人肉搜索”入罪的正当性和可行性33-36
- 第一节“人肉搜索”入罪的正当性33-34
- 一、“人肉搜索”入罪的刑法理论分析33
- 二、是刑法规制网络社会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33-34
- 第二节“人肉搜索”入罪的可行性34-36
- 一、科技保障取证的可行性34
- 二、责任主体的确定性34-36
- 第五章“人肉搜索”刑法规制的构建模式36-43
- 第一节“人肉搜索”入罪的具体构想36-41
- 一、“人肉搜索”入罪的几种情形分析36-38
- 二、“人肉搜索”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38-41
- 第二节“人肉搜索”入罪后的司法实践建议41-43
- 一、确定“人肉搜索”案件的诉讼方式41-42
- 二、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的认定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欠薪入罪需告别“沙塔式立法”[J];法治论坛;2009年03期
2 周贤日;;恶意欠薪入罪的冷思考[J];法治论坛;2009年03期
3 吴俊;;欠薪逃匿行为入罪需慎行[J];法治论坛;2009年03期
4 杨涛;;虐待珍贵动物致死亟待入罪[J];政府法制;2010年13期
5 左德起;刘海泉;;通奸入罪论[J];法制与社会;2010年11期
6 徐孝军;;“恶意欠薪”入罪之冷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荆培才;;对“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质疑[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8 张明明;;浅析恶意欠薪入罪的正当性分析及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9 蒋毅;;醉驾入罪的法律理解与适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麻爱琴;;恶意欠薪入罪新论[J];辽宁警专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志彬;于阳;;枉法仲裁入罪的正当性分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2 刘礼国;徐烨;;严重滥用兴奋剂行为入罪的必要性[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顾敏 黄红芳 任松筠;恶意欠薪入罪,为何判案寥寥[N];新华日报;2013年
2 杨涛;浪费当尽快入罪[N];大连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胡亮;欠薪入罪有望落到实处[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龙敏飞;“浪费入罪”应从公款浪费入手[N];青岛日报;2013年
5 记者 毛一竹;罪与非罪应明确,不入罪也不等于合法[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 熊皓 孟传香 刘雯;多次小额诈骗也该入罪[N];检察日报;2014年
7 雷泓霈;欠薪入罪让“老赖”不敢轻易耍赖[N];中国商报;2014年
8 木须虫;降低入罪门槛提升惩腐气压[N];中国商报;2014年
9 周明华;“收受礼金”入罪可治“顽疾”[N];大连日报;2014年
10 肖风 (福建);吃回扣入罪:迟来的正义依然是正义[N];嘉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业勋;立法上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秀姣;醉酒驾驶入罪后的若干问题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兰花;“恶意欠薪”行为的入罪探讨[D];湘潭大学;2011年
3 梁春松;非法开采地下水的入罪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阳阳;欠薪入罪应当慎行[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祥平;醉驾入罪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漠涵;“扒窃”行为入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杨雪;同性性侵行为入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王玫玫;同性强奸入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安丹;酒后驾车行为入罪化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彭津金;同性强奸入罪化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7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