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作为刑事职业禁止适用对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9 22:1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转型加剧,蕴藏在各类行业当中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力日渐弱化,利用职业便利或者违背职业义务实施的犯罪大量涌现。为巩固和补强刑罚执行效果,防止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重操旧业继续危害社会,实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在一定期间内剥夺犯罪人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的权利,将其与原职业环境隔离,于是我国于2015年在《刑法修正案(九)》中正式确立了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然而,根据刑法第37条之一,现行刑事职业禁止仅适用于自然人犯罪,并未包括单位犯罪。这使得我国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重要价值受到局限,并未延伸至单位犯罪领域,存在着适用对象种类单一,难以有效规制单位犯罪的设计缺陷。面对当前单位犯罪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针对单位犯罪的刑事惩罚措施渐显疲态,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从分析单位犯罪作为刑事职业禁止适用对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结合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性质与特征,结合当前单位犯罪的趋势与现状,通过法理上的阐述、实践经验的总结、国内外制度的比较,试图从立体角度有针对性地剖析笔者论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深入展示其对推动刑罚体系完善、实现刑法目的,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的重要价值。最后,笔者就如何从...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刑事职业禁止制度概述
1.1 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涵义与性质
1.2 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特征
1.2.1 预防性特征
1.2.2 惩罚性特征
1.2.3 强制性特征
1.3 我国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适用现状及缺憾
1.3.1 适用现状概览
1.3.2 适用缺憾归纳
第二章 单位犯罪作为刑事职业禁止制度适用对象的合理根据
2.1 必要性根据
2.1.1 单位犯罪呈爆发态势
2.1.2 单位犯罪惩罚手段过于单一
2.1.3 适应刑罚发展趋势的需要
2.2 可行性根据
2.2.1 法理上的可行性
2.2.2 实践上的可行性
2.2.3 域外法的借鉴与启示
第三章 单位犯罪作为刑事职业禁止适用对象的立法建议
3.1 以立法解释的方式解决效力来源问题
3.1.1 立法解释路径的恰当性
3.1.2 通过立法解释扩充适用对象范围
3.1.3 通过立法解释增设注意性规定
3.2 以司法解释的方式解决适用规则问题
3.2.1 司法解释路径的恰当性
3.2.2 明确“差别对待”原则
3.2.3 制定禁止范围和禁止期限标准
3.2.4 强调对“金蝉脱壳”行为的规制
3.2.5 强调与自然人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并用
3.3 以行政立法的方式解决执行责任分配问题
3.3.1 行政立法路径的恰当性
3.3.2 明确公安机关及社区管理机构职责
3.3.3 明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责
3.3.4 明确银行等金融机构职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41386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刑事职业禁止制度概述
1.1 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涵义与性质
1.2 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特征
1.2.1 预防性特征
1.2.2 惩罚性特征
1.2.3 强制性特征
1.3 我国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适用现状及缺憾
1.3.1 适用现状概览
1.3.2 适用缺憾归纳
第二章 单位犯罪作为刑事职业禁止制度适用对象的合理根据
2.1 必要性根据
2.1.1 单位犯罪呈爆发态势
2.1.2 单位犯罪惩罚手段过于单一
2.1.3 适应刑罚发展趋势的需要
2.2 可行性根据
2.2.1 法理上的可行性
2.2.2 实践上的可行性
2.2.3 域外法的借鉴与启示
第三章 单位犯罪作为刑事职业禁止适用对象的立法建议
3.1 以立法解释的方式解决效力来源问题
3.1.1 立法解释路径的恰当性
3.1.2 通过立法解释扩充适用对象范围
3.1.3 通过立法解释增设注意性规定
3.2 以司法解释的方式解决适用规则问题
3.2.1 司法解释路径的恰当性
3.2.2 明确“差别对待”原则
3.2.3 制定禁止范围和禁止期限标准
3.2.4 强调对“金蝉脱壳”行为的规制
3.2.5 强调与自然人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并用
3.3 以行政立法的方式解决执行责任分配问题
3.3.1 行政立法路径的恰当性
3.3.2 明确公安机关及社区管理机构职责
3.3.3 明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责
3.3.4 明确银行等金融机构职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41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94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