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8:13

  本文关键词: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公共场所 言论 行为 虚假信息 明知


【摘要】:网络寻衅滋事罪不是独立的刑法罪名,是网络背景下传统寻衅滋事罪的变异。网络空间是与传统现实空间并行存在的一个空间,是人类活动的“第二空间”,其中存在着公共场所。“两高”关于网络诽谤《司法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中的“公共秩序”实际上是“网络公共场所秩序”。行为人传播虚假信息的网络公共场所与发生秩序混乱的网络公共场所并非具有“同一性”,网络空间中“同一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其的判断取决于这些网络公共场所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在存在层面探讨言论是否行为没有实际意义,只有以言论自由界限为视角,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性、实质性分析,判断言论在刑法中的实行行为性,才能很好地划清犯罪与言论自由的界限。刑法之所以能介入网络寻衅滋事,正是由于情节恶劣的网络辱骂、恐吓与网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且分别会对社会秩序与网络公共场所秩序形成实质性侵害。对虚假信息的界定以及对犯罪主体明知的把握是网络寻衅滋事犯罪认定的两大重点,要将一般人标准与行为人标准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与考量,始终秉持审慎的态度,准确把握虚假信息的三大特征,对于虚假信息的编造者、传播者、转发者、篡改者与放任者,其明知的判定与推定标准应作以区分。
【关键词】:网络公共场所 言论 行为 虚假信息 明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概述7-10
  • 一、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相关规定7
  • 二、网络寻衅滋事行为与传统寻衅滋事行为的区别7-8
  • 三、网络寻衅滋事犯罪司法解释引发的争议8-10
  • 第二章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司法解释争议问题分析10-20
  • 一、网络空间是否存在公共场所10-12
  • (一)公共场所的含义和特征10
  • (二)网络空间存在公共场所10-12
  • 二、“公共秩序”是否能替代“公共场所秩序”12-15
  • (一)公共秩序与公共场所秩序的关系12
  • (二)《解释》对“公共秩序”的表述超越了法条内涵范围12-13
  • (三)《解释》中的“公共秩序”应指“网络公共场所秩序”13-15
  • 三、网络寻衅滋事行为是否属于寻衅滋事犯罪的行为方式15-20
  • (一)言论与行为的关系15-17
  • (二)网络寻衅滋事行为属于寻衅滋事犯罪的行为方式17-20
  • 第三章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司法解释尚需明确的问题20-25
  • 一、虚假信息的界定标准20-22
  • (一)虚假信息的内涵20
  • (二)虚假信息的认定20-22
  • 二、虚假信息传播主体的明知程度22-25
  • (一)明知的内涵22
  • (二)不同主体明知的判断22-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30
  • 致谢30-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兴良;;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法学家;2013年03期

2 张向东;;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若干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13年11期

3 赵远;;“秦火火”网络造谣案的法理问题研析[J];法学;2014年07期

4 汤磊;;印度网络谣言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兰亚春;;居民关系网络脱域对城市社区结构的制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6 阎二鹏;;形式解释视域下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J];兰州学刊;2013年07期

7 尹培培;;“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入刑”的合宪性评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610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10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