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除死刑的应然与实然
发布时间:2017-08-11 16:01
本文关键词:论废除死刑的应然与实然
【摘要】:作为一个古老的刑种,死刑位于刑罚体系金字塔尖的位置,在人类刑罚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位置。死刑是对人生命的剥夺,而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死刑是人类对于同类最严厉、最残酷的处罚方式。死刑的依据是什么?谁给予了行刑者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时至今日,在公正性、必要性和人道性上,死刑是否依然有存在的理由,不可或缺?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不断地反思在当代死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对是否应该废除死刑和如何废除死刑有更清晰的判断和认识。理论界通说的观点认为,死刑起源于原始的复仇习惯,经历了从初创到辉煌再到没落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广泛传播。死刑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消亡,梳理死刑抛物线式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左右死刑制度走向的理论和现实因素,这是中国欲废除死刑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应然的层面,本文从刑罚的起源为切入点,以契约论的角度论证死刑并非是一种权利,而是国家与违反契约的公民之间的一场“战争”,只能在实行它是“必须”和“有益”的条件下才能适用。然后分别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角度、从犯罪多因论的角度、从民众对死刑的态度上和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几个方面,论证死刑的不公正、不必要、不人道性,得出死刑应予废除的论点。从实然的层面,中国是一个死刑大国,历来有“重刑轻民”的传统,废除死刑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主要从提高社会经济水平、扩大不适用死刑人员的范围、扩大死缓的适用和积极主动地引导民意四个方面,对于废除死刑提出可采取的阶段性措施,以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废除死刑的阻力,最终实现废除死刑的目标。
【关键词】:死刑存废 应然 实然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 死刑的起源、演变及现状7-10
- (一) 死刑的起源7-8
- (二) 死刑的演变及现状8-10
- 二 关于废除死刑的应然考量10-22
- (一) 从刑罚起源的角度看死刑10-11
- (二) 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角度如何看待死刑11-15
- 1、从一般预防的角度如何看待死刑11-13
- 2、从个别预防的角度如何看待死刑13-15
- (三) 从犯罪多因论的角度如何看待死刑15-16
- (四)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如何看待死刑16-18
- (五) 如何看待民众对死刑的态度18-22
- 1、从“杀人偿命”的报应角度如何看待死刑18-20
- 2、如何看待民意对死刑的影响20-22
- 三 废除死刑的现实考量22-28
- (一) 国内死刑现状22-23
- (二) 关于进一步限制死刑适用、最终废除死刑的对策23-28
- 1、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物质文明水平23-24
- 2、扩大不适用死刑人员的范围24-25
- 3、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25-26
- 4、积极主动地引导民意,减少废除死刑在民众心理引发的抵触情绪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3
- 致谢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文;死刑政策: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2 曹险峰 ,穆根栓;浅议死刑废除及我国死刑政策的发展趋势[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3 马克昌;;有效限制死刑的适用刍议[J];法学家;2003年01期
4 胡云腾;试论废除死刑国家的特点及死刑废除的原因[J];法学评论;1993年02期
5 邱兴隆;死刑断想——从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谈起[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6 贾宇;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J];法学;2003年04期
7 周少华;;作为“中国问题”的死刑[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梁根林;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9 李祥金;李功田;;贝勃定律与死刑的存废[J];求索;2009年10期
10 陈兴良;;中国死刑的当代命运[J];中外法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兴良;[N];法制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656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5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