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刑法的容忍性

发布时间:2017-08-12 22:14

  本文关键词:论刑法的容忍性


  更多相关文章: 刑法 容忍性 犯罪 刑罚


【摘要】:犯罪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消灭犯罪就要消灭社会矛盾,要消灭社会矛盾就要消灭社会,人类不能消灭犯罪却可以抑制犯罪的恶性发展,刑法应该有一种将犯罪控制在社会可承受限度内的容忍精神。作为保护社会法益的最后一道闸门,刑法承载着巨大的社会期望,但刑法并非是万能的,犯罪与惩罚就像弹簧的两端,虽然可以此消彼长,严重打击犯罪会使犯罪在一段时间内被压下,但物极必反,弹簧被挤压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崩弹而开,犯罪会报复式地疯狂肆虐,危害会比没重压打击之前更甚。最好的方法就是恰到好处地维护好犯罪与刑罚彼此之间的平衡。刑法的容忍性正是在最大程度上为最好地实现刑法的目的而努力,它不是主张对所有的犯罪和犯罪分子都从轻处罚,它不是要博爱地弘扬真善美,而是有限度地彰显刑法本就拥有的而不为人所熟知的“铁面下的真善美”,因为残酷的刑罚是对人性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拘束,适中宽和的精神应该是立法者的精神。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比较方法,在对刑法的容忍性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辨析了刑法的容忍性与刑法的宽容性、谦抑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刑法容忍性的特征及其理论依据,主要从立法、司法、行刑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刑法容忍性的体现。刑法容忍性的根本目的就是尊重、维护、扩大社会成员发挥创造潜能的行为自由和个性,是对社会成员权利的保证和扩大化,刑法的容忍性是在宽容性的基础上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忍”度,旨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的限制达到社会成员私权利的最大化。尽管惩治犯罪是必须的,但国家并不以消灭所有犯罪为己任,犯罪是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客观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为了惩治犯罪而无限度地投入,研究刑法的容忍性不仅有利于国家树立用有效的资源来集中处理那些严重危害社会必须制止的犯罪行为,使犯罪抑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用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还有利于提高民众对犯罪的承受力、容忍度,促使人们理性地认识犯罪、认识刑法、认识刑罚。
【关键词】:刑法 容忍性 犯罪 刑罚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4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9
  • 1 刑法容忍性的概念9-14
  • 1.1 刑法容忍性的定义9-11
  • 1.1.1 刑法容忍性定义的以往观点9-10
  • 1.1.2 刑法容忍性定义的本文表述10-11
  • 1.2 刑法容忍性的特征11-13
  • 1.2.1 刑法容忍的张力性11-12
  • 1.2.2 刑法容忍的广度性12
  • 1.2.3 刑法容忍的深度性12-13
  • 1.3 刑法容忍性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3-14
  • 1.3.1 刑法容忍性与刑法宽容性的关系13
  • 1.3.2 刑法容忍性与刑法谦抑性的关系13-14
  • 2 刑法容忍性的根据14-23
  • 2.1 刑法容忍性的理论根据14-18
  • 2.1.1 刑法容忍性的人权理论根据14-16
  • 2.1.2 刑法容忍性的效益理论根据16-18
  • 2.2 刑法容忍性的实践根据18-23
  • 2.2.1 刑法容忍性的政治实践根据19
  • 2.2.2 刑法容忍性的经济实践根据19-20
  • 2.2.3 刑法容忍性的道德实践根据20-21
  • 2.2.4 刑法容忍性的法治实践根据21-23
  • 3 刑法容忍性的体现23-30
  • 3.1 刑法容忍性的刑事政策体现23
  • 3.2 刑法容忍性的立法体现23-25
  • 3.2.1 刑法容忍性立法的非犯罪化体现23-24
  • 3.2.2 刑法容忍性立法的轻刑化体现24-25
  • 3.3 刑法容忍性的司法体现25-28
  • 3.3.1 刑法容忍性司法的刑法原则体现25-26
  • 3.3.2 刑法容忍性司法的时效制度体现26-27
  • 3.3.3 刑法容忍性司法的和解制度体现27-28
  • 3.4 刑法容忍性的行刑体现28-30
  • 3.4.1 刑法容忍性行刑的罪犯权利体现28
  • 3.4.2 刑法容忍性行刑的行刑方式体现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杰;浅析刑罚人道主义[J];检察实践;2005年01期

2 邓小刚;;论刑罚的成本[J];行政与法;2007年08期

3 韩瑞丽;刘英旭;;刑罚的哲学意义新解[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豆琨;;论中国古代刑罚的流变[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5 ;刑罚制度的善与变[J];政治与法律;2010年10期

6 付熠玮;;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7 翟中东;;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被冷落”现象之反思——以实践社会学为分析工具[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8 许锡良;;刑罚为什么要株连九族?[J];政府法制;2011年24期

9 李长杰;吕雪;;清朝刑罚制度的发展及特点[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林文肯;;我国社会主义刑罚制度与封建刑罚制度的对立[J];法学杂志;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培锋;;20世纪的英国刑罚变革[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律璞;;西方刑罚人道主义理论与近代中国刑罚人道主义运动[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吴旭阳;;浅议5~11世纪英格兰犯罪与刑罚的基本制度[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杨鸿雁;;中外耻辱刑发展轨迹探寻及反思[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8 范玉兴;;刍议我国刑罚中的谦抑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9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陈奋;王英;;论企业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从程序的角度[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溯 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刑罚的文化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朱宝银 张星星;谈“社区矫正”对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完善与融合[N];江苏经济报;2012年

3 特派记者 李春江 曹斯 实习生 尤乙同;社区矫正刑罚加大审判力度[N];南方日报;2013年

4 范昌;浅析刑罚根据论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N];法制日报;2010年

5 赵晓耕 陆侃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罚变迁:《唐律·名例》篇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游伟;“重刑威慑”之消极影响[N];检察日报;2012年

7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过度“重刑威慑”的消极影响[N];上海法治报;2012年

8 王新环;协商、和解与合意刑罚[N];检察日报;2006年

9 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游伟;正视“重刑化”思想的消极影响[N];检察日报;2010年

10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切莫忽视重刑威慑的负面影响[N];检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海平;寻求有效率的惩罚[D];北京大学;2008年

2 彭文芳;古代刑名诠考[D];浙江大学;2009年

3 赵威;数额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党日红;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军政;刑罚效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向磊;论刑罚宽容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丁守亭;论社区矫正与刑罚制度改革[D];复旦大学;2013年

4 马兴洁;减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李泱;论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耻辱刑[D];湘潭大学;2015年

6 贺文婷;论刑法的容忍性[D];扬州大学;2015年

7 胥倩;论刑罚效益本金化模型之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杜尚奎;刑罚根据思考[D];贵州大学;2009年

9 蒋潇;从中日对比中评断中国刑罚的轻与重[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程林;论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3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63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