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若干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行贿罪若干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正当利益 “感情投资型” 行贿行为 立法完善
【摘要】:行贿罪由来已久,危害严重,直接导致社会腐败的产生。侵害国家正常的司法秩序和环境,还扰乱了我国市场的正常的竞争秩序,因此,对这种犯罪要予以制裁。然而,对影响行贿罪定罪量刑的相关概念的不明确,以及立法上的不完善给我国司法实务造成诸多不便。本文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笔者欲对涉及行贿罪的若干司法疑难问题,结合当前理论上的主要学说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做法及其问题,逐个进行剖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的本篇研究成果能够为司法理论实践提供自己的管见所及。本文第一章,先总体论述了笔者的写作此文的选题背景和文章要谈的主要问题,接着是文章写作的目的以及意义。第二章,从行贿罪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针对该罪的“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该要件立法历史,以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学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2012年“两高”对“谋取不正当利益”虽然已有《解释》,但实践中对行为人是否谋取了不正当利益还是容易引发争议,性质大致相同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等相关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对此要件进行界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也是重中之重,即认定时不限于为本人谋利;重视程序方面的不正当性;认定要结合是否要求受贿人违背其职务;文章建议将该要件作为行贿罪的必要的主观要件,认定时要具体结合我国的立法精神。第三章,主要说明了行贿犯罪的的危害性以及对之进行惩治的紧迫性,从而引出本文要讲的“感情投资型”行贿行为的认定难题。接着,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层次的变革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思想的驱动,利益的诱导,引发一些人为了不正当利益不惜一切手段,铤而走险。着重分析了“感情投资型”行为与一般民事赠与行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明难以认定的内在原因,司法上,要学会看问题的本质,看到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行为人当时作出该行为的主观方面。第四章,依据我国现行《刑法》有关行贿罪之相关规定,论证了行贿罪既中的一个难题,既遂、未遂的问题。从刑法的理论上讲,行贿人主要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所以行贿犯罪是个目的犯。我们认为,行贿罪存在未遂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理由。对行贿罪既遂、未遂该如何区分的问题,理论上的意见不一。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应以行贿人实际上给付的财物,并让收受人为其谋取了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就此来认定行贿既遂标准,实际的不正当利益有没有谋取到并没有影响。第五章,谈了实践中几中特殊情形的行贿的认定及该如何处理的建议。主要是:被迫行贿;对国家工作人员家属的行贿;第三人行贿的情形;公款用于个人行贿的处理。第六章,主要是对行贿罪如何从立法与刑事责任完善。列明了问题所在,然后逐一提出解决对策。重点有以下几个难题,证据收集、行为性质认定、合法赠与和行贿罪的区别等问题。突出了对行贿罪的立法完善,主要措施有扩充该罪贿赂物的内容、增加该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增设罚金刑和资格刑等。
【关键词】:不正当利益 “感情投资型” 行贿行为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0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第二章 谋取不正当利益12-22
- 第一节“不正当利益”在行贿罪构成中的立法沿革12-14
- 第二节“不正当利益”的界定14-17
- 第三节“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存在在司法实务中的问题17-19
- 第四节“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司法认定19-22
- 第三章“感情投资型”行贿行为的认定22-27
- 第一节“感情投资型”行贿行为与赠与的区别22-24
- 第二节“感情投资型”行贿行为之司法认定24-27
- 第四章 行贿罪犯罪的未遂27-33
- 第一节 行贿罪存在未遂形态27-28
- 第二节 行贿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28-33
- 第五章 特殊的行贿的定性33-37
- 第一节 被迫行贿33
- 第二节 对国家工作人员家属的行贿33-34
- 第三节 第三人行贿的情形34-35
- 第四节 公款用于个人行贿的处理35-37
- 第六章 完善行贿罪的立法建议37-45
- 第一节实践中惩治我国行贿罪存在的突出问题37-38
- 第二节 行贿罪客观方面的立法完善38-40
- 第三节 行贿罪刑事责任方面的完善40-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7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3 张小虎;对刑法解释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明强;加强廉政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蒋毅;葛美娟;董海鸾;;对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6 荆培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定罪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何成兵;受贿罪客观方面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袁彬;;试论刑法上的情绪[J];研究生法学;2002年01期
9 卢勤忠;;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与完善——基于中外立法比较的视角[J];东方法学;2008年04期
10 魏唯;;危险驾驶罪的法律分析与完善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靳高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靳高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卢勤忠;;中外商业贿赂犯罪立法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卢勤忠;;中外商业贿赂犯罪立法比较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5 李拥军;;现代西方国家性犯罪立法的特点与趋向——以完善我国当代性犯罪立法为旨归的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孟红;;英国刑法对中国香港地区刑法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7 苏云;王建涛;;边缘腐败现象透视及刑法治理路径探析[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苏宏峰;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振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兵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事立法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杏兰;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解媛;受贿罪主体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汪曼乔;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嵇洋;贪污罪主体立法的考量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闫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疑难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4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83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