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研究
【摘要】:现如今,高考这种择优方式,已然成为了每一位考生命运的分水岭。在高考中,大部分考生能够做到遵守法纪,诚实应考,作弊考生只是少数,然而就是这少部分人的作弊行为早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对的,由高考作弊行为所引发的行政责任问题却鲜有被提及。因此,本文以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责任主体、宪法法理、对比国内外相似案件处罚办法以及我国目前的立法缺陷等四个角度进行详尽阐述,进而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我国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在实体层面,我将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承担主体作为主要分类依据,从作弊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行政机关在职人员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主要研究在现有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对上述三类人员的处罚依据以及处罚的具体种类。对于作弊考生,从目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对现有案例的处理方式来看,考生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主要表现为行政处罚;对于考试工作人员,包括考点所在学校的监考教师等相关考务人员以及教育行政机关中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应尽职责与义务的教育行政人员,对该类人员的处理主要有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两种处理方式。对于其他行政机关在职人员,主要指在行政机关担任一定职务的考生家长,对这类人员的处罚种类为行政处分。在程序层面,主要研究在高考过程中,考前、考中、考后三个阶段发生作弊行为后的追究办法,从现有的处罚方式之中发现不足,以便进一步对其加以完善。高考作弊行为的存在显然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目前高考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此,作者将从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三个方面针对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问题提出若干法律建议。在立法层面加强立法规范,填补法律空白,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在执法层面推行教师“异地监考”制度,运用交叉管辖的方式对加分条件进行跨区域认定;在法律监督层面强化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将“责任倒查制度”推广适用,以此保障高考的公平得以实现。
【关键词】:行政责任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一)本选题来源于高考作弊行为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10-11
- (二)本选题来源于贯彻执行法治中国理念的社会背景11
- (三)本选题来源于本人的研究兴趣11
- 二、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相关内涵概念界定11-13
- 三、文献综述13-16
- (一)国外高考作弊行政责任的研究13-14
- (二)国内高考作弊行政责任的研究14-15
- (三)国内外高考作弊行政责任研究的不足15-16
- 四、研究方法16-17
- (一)文献研究16
- (二)案例分析16
- (三)比较研究16
- (四)访谈研究16-17
- 第二章 高考作弊的相关案例及理论分析17-27
- 一、打通关系包考场的作弊行为17-19
- 二、高科技无线接收答案的作弊行为19-21
- 三、“枪手”替考的作弊行为21-24
- 四、滥用加分政策的作弊行为24-27
- 第三章 现阶段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27-33
- 一、高考作弊的实体法律责任追究27-30
- 二、高考作弊的程序法律责任追究30-33
- 第四章 关于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问题若干法律建议33-38
- 一、完善法律建设33-34
- (一)加强立法规范,填补法律留白34
- (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34
- 二、增强执法力度34-36
- (一)运用交叉管辖制度,对加分条件进行跨区域认定35-36
- (二)实行跨城市监考制度,严肃考场纪律36
- 三、规范法律监督机制36-38
- (一)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完善地方人大职能36-37
- (二)将“责任倒查制度”推广适用37-38
- 结语38-40
- 附录40-45
- 参考文献45-47
- 个人简历47-48
- 后记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月玲;论行政责任法律制度的演进[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2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J];党建研究;2005年05期
3 杨善贵;梅坚强;;谁来承担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行政责任[J];中国农机监理;2005年08期
4 温恒国;;行政责任过程说——一种对行政责任性质的新认识[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5 韩志明;;政府解辩性行政责任的理论探讨[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6 芦一休;;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法律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7 史传春;;依法行政责任体系与反腐败斗争[J];科技风;2010年22期
8 孙健;;论我国的政府行政责任[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2期
9 姜明安;简论我国行政责任制度所体现的平衡原则[J];行政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10 刘志坚;;环境监管行政责任实现不能及其成因分析[J];政法论丛;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付文佳;刘伟;;我国行政责任制度问题探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顾爱华;;中国公共行政责任与追究制度探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王慧军;;解决我国政府行政责任问题初探[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毕雁英;;以行政公务人员责任为中心的行政责任主体理论构建[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春增;;法治条件下行政责任制度的建构[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仲兴;许媛媛;;企业犯罪中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衔接(摘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赵联宁;李彩虹;;《水污染防治法》之行政责任的经济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孙军帅;;“个转企”推进工作中专卖法律与政策考量[A];浙江烟草(2013年第2期总第127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通讯员 孙又欣;湖北明确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N];人民长江报;2011年
2 胡谋 王倩;深圳追究行政责任试行先道歉再问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深圳市人民政府;健全行政责任体系 建设责任政府[N];南方日报;2007年
4 周汉祥;事故单位责任人负行政责任[N];温州日报;2008年
5 李力;主要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公布[N];经济日报;2008年
6 周义兴;征收机动车排污费应有行政责任与绩效考核[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7 志灵;集中整治应先追究行政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孙雪强 刘芸;对工商行政责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探讨[N];江苏科技报;2010年
9 刘芸;对工商行政责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探讨[N];消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孙又欣 姚黑字;全省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确定[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建新;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D];河北大学;2007年
2 韩志明;行政责任困境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高志雪;内部行政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全彬;我国行政责任的制度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昊;论行政责任追究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宋景黎;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责任[D];山西大学;2010年
4 吴迪;公职人员环境行政责任追究时效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鑫;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鲁楼楼;我国县级政府土地行政责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超;高中教育行政责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苗竹;高考作弊的行政责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姗姗;行政责任形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静;中外行政责任制度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4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05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