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环境正义”视域下的环境法基本原则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02 14:28

  本文选题:环境法基本原则 切入点:环境正义 出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5年正式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首次明确了环境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形式法治的要求,释放出环境法要以基本原则规范为中心来构建和发展基本原则解释体系的信号。环境正义理论体现实质法治的要求,虽源起美国,但中国也面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交织的环境正义问题。新法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四项原则的内涵与环境正义理论存在着深度契合。以"环境正义"为视域思考环境法基本原则,在丰富、深化环境法基本原则解释的同时,也为环境正义法律化提供路径思考,促成环境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
[Abstract]:In 2015,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s the basic law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de clea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law for the first time and embodi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rmal rule of law. Released the signal that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build and develop the system of interpret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norms as the center.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embod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although it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China also face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which is intertwin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our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liability for damage" has a deep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To think abo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 to enrich and deep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law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the path thinking for the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promot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form of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al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14ZDC008)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大项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15ZDA03)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芳;金铭;;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环境法领域的有限适用研究[J];河北法学;2015年01期

2 竺效;;论中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发展与再发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张翔;;宪法教义学初阶[J];中外法学;2013年05期

4 熊晓青;张忠民;;影响环境正义实现之因素研究——以环境司法裁判文书为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竺效;;论公众参与基本原则入环境基本法[J];法学;2012年12期

6 张翔;;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7 巩固;;环境法律观检讨[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8 柯坚;;环境法原则之思考——比较法视角下的共通性、差异性及其规范性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夏凌;;法国环境法的法典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李步云;赵迅;;什么是良法[J];法学研究;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博;;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6年08期

2 张力毅;;政策性保险之政策目的如何融入司法裁判——以《交强险条例》第1条的司法适用为中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王喜荣;;工资定义的法教义学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谭家超;;论乌木的法律属性及归属——运用法教义学方法对宪法相关条款进行解释[J];法制与经济;2016年07期

5 叶秀;;新型财产制度视域下的环境财产权立法和实践[J];生态经济;2016年07期

6 焦宝乾;;我国部门法教义学研究述评[J];法律方法;2016年01期

7 司林波;徐芳芳;刘小青;;生态问责制之国际比较——基于英、美、德、法、加、中的生态问责制[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年03期

8 陈海嵩;;论环境法与民法典的对接[J];法学;2016年06期

9 刘先辉;;“环境侵权”法律术语及其归责原则分析——杜增申与中铁二十局等环境噪声污染侵权案评释[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张顺;;建构指导性案例群的内在机理与途径——对个案式指导性案例遴选机制的批判[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品竹;;从属地主义到合作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转型[J];河北法学;2014年10期

2 姜丙毅;庞雨晴;;雾霾治理的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4年07期

3 张秋兰;马回;郑颖;;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14年02期

4 乔雄兵;连俊雅;;论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国际法规制——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4年01期

5 李蕊佚;;议会主权下的英国弱型违宪审查[J];法学家;2013年02期

6 竺效;;论公众参与基本原则入环境基本法[J];法学;2012年12期

7 张翔;;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J];清华法学;2012年04期

8 竺效;;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及案例分析[J];环境经济;2011年12期

9 张翔;;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德国艾尔弗斯案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1年03期

10 吕忠梅;张忠民;熊晓青;;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J];法学;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文;;美国环境正义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湘溶;张斌;;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彭兴庭;“环境正义”与生态原罪[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21期

4 蒋国保;环境正义的三重关怀[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5 李培超,王超;环境正义刍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曾建平,袁学涌;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环境正义[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7 赵媛媛;李建珊;;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之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4期

8 傅艳辉;;环境正义刍议[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6期

9 王小文;王国聘;;对美国环境正义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7年16期

10 刘轩溢;;国际环境正义的探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薛沁梅;;从环境与人权看环境正义的发展[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韩立新;;环境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剑琴;;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剑琴;;论环境正义的外延——环境伦理学的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敏;;论环境法修改的要旨——环境正义的实现[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马存利;;环境正义与资源型地区生态补偿的法哲学思考[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环境正义与环境原罪[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彭兴庭;“环境正义”视野下的生态原罪[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禹爱民 李明耀;维护环境正义 法院需破“三重门”[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彭兴庭 ;警惕环境正义掩盖环境歧视[N];经济参考报;2005年

5 彭兴庭;麻黄·甘草·沙尘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张纯厚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种族、阶级与环境歧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小凌;养虾业破坏亚洲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郭清香;环境正义遭遇困局[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王露璐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程序正义、地理正义与社会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杨通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后京都时代的国际环境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斌;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小文;美国环境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密佳音;基于环境正义导向的政府回应论[D];吉林大学;2010年

4 龙娟;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论环境正义在有差异主体间实现的困境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1年

2 王智平;温茨的环境正义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晓庆;基于环境正义感的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刘妍;奥康纳的生产条件维度下环境正义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霖;环境正义视阈下的中国环境政策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徐煜尧;环境案件审判体制改革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艳;环境正义的伦理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卓超;环境正义问题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前锋;国际环境正义现实阙如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袁学涌;环境正义的三重平等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6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56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