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ENGO法律规制研究
本文选题:NGO 切入点:ENGO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生态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ENGO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中流砥柱。在环境法治建设中,ENGO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公众利益的重要表达者与组织化的社会力量,致力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ENGO,其影响已经渗透在环保领域的方方面面。ENGO通过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参与国家环境立法与决策,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通过举报、环境公益诉讼等参与环境立法的实施,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实施的不足。通过环境理念的宣传与培训教育,强化“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理念的群众基础。通过圆桌会议等形式,协调政府、企业与民众环境利益冲突。ENGO在特定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学术界和法律的认可。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立法的不完善,ENGO仍面临登记困难、资金不足等困境,无法获得法律保障;同时,空壳ENGO的出现,又使ENGO社会公信力下降,陷入信任危机的境地。如何有效的应对ENGO的双重危机,关乎ENGO的生存发展。文章从完善现有ENGO参与环境保护的模式出发,在充分阐述ENGO的参与范围、方式的基础上来探讨我国ENGO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制问题。通过法治手段的运用,结合美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实际,从权利义务法律完善规范、资金保障、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等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促使ENGO在法治化轨道内规范运行、发展壮大。
[Abstract]:In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go has become the mainstay of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rule of law, it is also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A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public interest and an organized social force, Engo, which is dedicated to the public welfa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demonstration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and realize the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of the state power.Through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ot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o make up for "government failure" and "market failure" caused by the lack of public implementation.Through the propaganda and train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cept, the mass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ule by law" is strengthened.Through round tables and other forms to coordinate the conflicts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The subject status of ENGO in specific legal relations has been recognized by academia and law.However, in actual operation, due to the imperfect legislation still facing registration difficulties, insufficient funds and other difficulties, unable to obtain legal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mergence of shell ENGO, which makes the social credibility of ENGO decline, into the situation of trust crisis.How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double crisis of ENGO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GO.Based on the perfection of the existing mode of ENGO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NGO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fully expounding the scope and mode of ENGO participation.Through the use of legal means,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Indi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reality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the angle of perfecting the law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mproving the norms of law, ensuring funds, widening the channels of social supervision,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GO in the rule of law track standard operati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6期
2 王勇,李世华,叶晓彬,刘军民;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1期
3 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环境公益诉讼[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8 栾志红;;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保护;2007年18期
9 林秋;;试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J];世纪桥;2008年20期
10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杨建学;谁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6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9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洪坤;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群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构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徐国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马莹;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之法律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任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7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2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69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