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宪法环境条款的规范构造与实施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01 21:14

  本文选题:宪法 切入点:环境条款 出处:《当代法学》2017年03期


【摘要】: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环境治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公报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设计,"依法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为确保环境治理法治化的正确方向和路径,确立"依宪治理"的宏观环保理念至关重要。我国宪法环境条款是环境依宪治理的根本规范。就规范构造而言,宪法环境条款的内部结构与外部条件,为环境的依宪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制度支撑;就实施路径而言,包括国家和公民的双向实施以及宪法和部门法的协同实施。在环境治理的现实诉求以及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及时启动宪法环境条款,构建有效的实施制度,可以实现宪法与部门法意义上的双重规范与制度价值。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is grim,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 facing tremendous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According to the third and fourth Middle Schools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communique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governing by law" is the only wa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 direction and path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y law,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mac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dea of "governing by constitution". The environmental clause of constitution is the fundamental norm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In terms of standard constructi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condition of environmental clause of constitution are discussed. It provides sufficient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he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of the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bidirec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e and citizens and the coordina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partmental law,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alistic demand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It is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double norms and system value in the sense of constitution and department law by starting the co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lause in time and constructing a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青年课题“宪法环境保护条款的规范结构与实施机制研究”(16SFB3011)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1;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杏湘;论我国宪法解释程序中的宪法专家参与制度[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7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曹文琦 实习生 林熙;宪法:在普及中遭遇缺失[N];福建日报;2004年

3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4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5 杨帆;宪法:关注历年考题的易出错点[N];检察日报;2007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10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丰收;论我国准二元宪法解释体制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阳;论宪法解释[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洁;论宪法解释权的主体[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宇;论宪法解释的主体[D];延边大学;2007年

7 许傲雪;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杨熙玲;宪法解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郝静;宪法解释权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佩佩;宪法解释权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7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697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