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害责任承担规则与责任方式
本文选题:矿害责任 + 责任规则 ; 参考:《政法论丛》2015年02期
【摘要】:矿害责任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其规制规则简单粗疏,不能为受害人提供有效救济,制度供给不能满足司法需求。应以危险责任法理为基础,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中心明晰矿害责任的法律构造;对矿害责任承担规则予以具体化,以满足不同情形下矿害责任的司法规制;并应对矿害责任承担方式进行梳理,活用多种责任方式为受害人提供周延的救济。
[Abstract]:Mine damage liability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its regulation rules are simple and careless, can not provide effective relief for the victims, and the system supply can not meet the judicial demand.The legal structure of mine damage liability should be clar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legal principle of risk liabi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no-fault liability, and the rules for bearing mine damage liability should be concretized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judicial regulation of mine damage liability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And we should carve o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mine damage, and provide the victim with comprehensive relief with many kinds of responsibilit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基金】:刘士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金属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2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主持的贵州大学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重大项目《交往行为理论与民法解释范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GDZT20120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士国;论无过错责任[J];法学研究;1994年05期
2 张宝;;生态破坏致人损害的责任认定[J];绿色视野;2010年10期
3 曹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考察[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李承亮;;侵权责任法视野中的生态损害[J];现代法学;2010年01期
5 王利明;;论高度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6 蔡守秋;;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丛;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是非环境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江晓华;;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雷洪玉;刘伶利;;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5 刘文涛;公司环境侵权及其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熊建明;;污染源普查:官方主导抑或排污方主动申报——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其实施方式[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7 金玄武,金京玉;浅析我国环境影响事前评价制度[J];北方环境;2000年02期
8 赵静;段志辉;;生态旅游引发的环境问题——静态法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9 唐宇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角色演进[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10 茜坤;夏少敏;闫献伟;;论环境行政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雪松;;环保理念的升级和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郝自然;;环境标准的法性质及其法治化问题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周小光;;环境保护经济刺激手段的缺失与重构——以法律经济学为分析理路[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周玉华;郭永长;;环境法“义务重心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张一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机制之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罗世荣;陈冯;;生态消费视野下的环境标志制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颖;;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构想[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5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黄永东;城市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周文杰;行政许可设定的正当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梁维维;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高珊;我国船舶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锋;;环境与环境资源法的变革——环境概念的重新诠释[J];东岳论丛;2007年02期
3 徐国栋;认真透析《绿色民法典草案》中的“绿”[J];法商研究;2003年06期
4 格哈特·瓦格纳;高圣平;熊丙万;;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J];法学家;2010年02期
5 李东慧;试论当代民法的环境伦理观[J];法学;2001年06期
6 竺效;;反思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罚款的法律尴尬——以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为视角[J];法学;2007年03期
7 蔡守秋;;论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12年04期
8 张新宝;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9 冯建妹;;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免责条件和其他抗辩研究[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年01期
10 梅龙生;;我国高危险民事责任立法的若干问题探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明春;[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杨 威 李明春 朱瑞良;[N];中国海洋报;2004年
3 王毅;[N];工人日报;2007年
4 牛晓波 杨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淑玲;;错案之错因与责任方式分析——基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J];辽宁警专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家安;;侵权责任方式的类型化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刘朋;;论石油货主承担油污责任方式的变化——以“埃里卡”案判决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6期
4 魏振瀛;;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J];中国法学;2011年02期
5 张世伟;;论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方式[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刘海鸥;;论古代罗马侵权责任方式发展演变[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崔建远;;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J];中国法学;2010年02期
8 李先伟;;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9 潘黎;;论城市房屋拆迁侵权类型及其责任方式[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4期
10 蒋丹;;商标侵权纠纷是否适用赔礼道歉[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 张冬梅;如何适用停止侵权的责任方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李志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新举措[N];云南日报;2014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王利明;为什么需要强制赔礼道歉[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规定》赋予市场新的机遇[N];期货日报;2003年
5 ;如何确定域名侵权的构成要件及责任方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王玉信;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何区别[N];法制日报;2003年
7 王玉信;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何区别[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春颖;论我国民法上的侵权责任方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俞越珏;突发性事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汪忠;名人虚假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77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