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循环经济 + 电子废弃物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处理技术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度报告,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废旧电脑将比2007年增长一至二倍,废弃手机数量更是增长七倍多,电子产品生产数量的急剧上升,由此带来的废弃物排放问题不容忽视。健康问题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污染越来越明显的问题,近些年的雾霾现象也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的危害预防问题,其中电子废弃物的迅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也十分地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对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指出要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只有从生产阶段就实施无毒无污染无废弃物的低碳发展模式,从源头上遏制废弃物的产生,将减量化生产贯穿在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做到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才能构建绿色环保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的实现生态循环型社会。本文基于现有的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和政策,确定讨论电子废弃物的内涵,结合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和实践经验,探索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的法律制度体系。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意义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结语是对本文各章节的概括总结。第一部分是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概述,阐述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的内涵;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即社会法学理论、法律风险预防理论、责任扩展理论;最后论证了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在生态保护战略背景下的可行性和在循环经济理念中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的现状,梳理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规章还有国家政策和规划;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即立法的模糊性、分散性、非强制性;公众对电子废弃物全程减量化法律意识淡薄;过度依赖末端处理手段;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政策以及法律治理机制间的结构性失衡。第三部分是比较考察了国外关于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的实践,借鉴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全面;德国从废弃物末端治理转向全程减量化的治理手段;欧盟出台《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规范电子电器产品以及美国利用财政手段规范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为。然后总结了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的启示即明确电子废弃物减量化的法律义务主体;规范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在电子产品领域的使用。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的建议,从宏观层面规范电子废弃物减量化立法体例以解决现有法律模糊性、分散性、非强制性的缺陷,同时做到全面实施电子废弃物全过程减量化优先原则;强制普及循环经济意识、树立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处理技术制度;健全电子废弃物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应对政策;建立具体化的电子废弃物减排经济刺激措施;推出有效的电子废弃物减量化的法律规制工具,合理制定电子产品环境使用税费制度和押金退还制度等完善电子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的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electronic waste reduction legal system , and points out that it can be used to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perfect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 , establish a perfect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 , establish a perfect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 , establish a perfect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 , establish a concrete electronic waste emission reduction economic stimulus measure , introduce effective electronic waste reduction economic stimulus measures , reasonably develop the 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 , use the tax system and deposit return system and so on , and improve the path of the electronic waste reduction behavior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嘉燕;乐永兴;;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5期
2 赵婕冰;马晔;;我国电子废弃物法律制度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6期
3 柳旭;;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学理论;2013年17期
4 徐伟;;基于深圳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分析的立法对策[J];生态经济;2011年12期
5 张晓庆;王晓彬;;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3年08期
6 胡晓峰;国外电子废弃物立法简介[J];节能与环保;2005年11期
7 宋宗宇;陈佳;;电子废弃物的法律规制[J];生态经济;2006年09期
8 幸红;;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7年08期
9 电子废弃物循环体系的实现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外电子废弃物循环体系立法比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年02期
10 杨文峰;黄吉安;;欧盟电子废弃物循环体系的立法借鉴[J];职业圈;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彩斌;向速林;姜宾延;;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对策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彭晓成;郑正;周培国;罗兴章;王艳锦;张继彪;钟云;;电子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现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电子废弃物中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应用[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4 杨红斌;;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回收技术[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钟卫红;;论电子废弃物监管的地方法制创新——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彦;李定龙;王红梅;胡林凯;;电子废弃物手工拆解人群体内重金属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钟斌;;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A];推进建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芮嘉明;陈红丽;张耀荔;;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登新;魏金秀;钟非文;赵庆;;湿法冶金提取电子废弃物中金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时红;王远明;;国外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马骏元 记者 刘颖;电子废弃物巧“变身”[N];解放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熊昊;我省成立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战略联盟[N];湖北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吴亚明 王平;给电子废弃物找归宿[N];人民日报;2013年
4 江苏省新沂市环保局 蒋绍辉;农村电子废弃物何去何从?[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布轩;工信部将制定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N];中国电子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娅;电子废弃物怎么办?大兴基地来处置[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边纪;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严重滞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8 刘文曼;电子废弃物,,谁来为你负责?[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刘坚 钱保元 侍晓宁;进口电子废弃物为何屡禁不止[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朱荣根;电子废弃物应安全处置[N];解放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凯;拆卸序列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晨;欧盟电子废弃物管理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夏世德;利用电子废弃物中多组分共混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沥青的技术工艺与设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电子废弃物壳体塑料分选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洪余德;电子废弃物职业暴露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甜甜(Shirin Ahlhauser);国际法框架下的电子废弃物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冀豪栋;多种阴离子强化微生物浸出电子废弃物中金属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卢凡;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6 冉艳琼;电子废弃物双渠道回收政府补贴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杭志;论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8 郑星;基于循环经济的海尔公司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9 方稀瑾;我国电子废弃物减量化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吴培锦;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法律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6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85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