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医疗损害赔偿中因果关系与原因力的认定

发布时间:2018-05-07 21:45

  本文选题:医疗损害 + 因果关系 ; 参考:《安徽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认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中,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在认定中也涉及到自身疾病等多种因素,因此,认定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有异于其他侵权责任领域。 同时,在认定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中,往往也涉及到“原因力”大小等问题,在医学上可以对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力进行大致的分析,但在法律责任上该怎样适用原因力规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判断医疗过失行为,怎样认定医疗损害后果,对于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如果具有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医疗过失行为的参与程度,都还缺乏相对统一的认识和方法,需要法律、法医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针对我国医疗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滥用原因力规则的现实,笔者认为原因力规则在医疗损害责任案件中必须和与有过失规则一起适用,以医患双方过失大小为主、原因力大小为辅来分担损害。本文拟从法律和法医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自己亲自办理的案件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探讨,以此梳理出法医学中的因果关系判定原则运用到医疗纠纷司法实践中的路径,使得鉴定结论更加科学、客观、准确,从而为诉讼案件的公正裁判提供依据。
[Abstract]:In determining the liability for medical damages, whether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ac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amage often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t also involves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its own disease, etc. The causality of medical damage is determined to be different from other areas of tort li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behavior and damage consequences, there are often problems such as "cause force" and so on, which can be roughly analyzed in medicine. However, how to apply the causative force rule in legal liability is a problem worth considering, how to judge medical negligence, how to deter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medical injury, and whether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negligence and the result of injury. If there is causality how to judge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medical negligence,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 relatively unified understanding and method, which requir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aw and forensic medicine.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abuse of causative force rules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med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ausative force rules must be applied in cases of medical damage liability together with fault rules, mainly in the fault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The force of the cause is secondary to the sharing of the damage.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se problem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w and forensic medicine, and to explore the representative cases in the cases handled by myself.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principle of causality in forensic medicine to apply to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medical disputes path, so as to make the conclusion more scientific, objective and accurate,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air adjudication of litigation cases.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洛·庞蒂,袁诗弟;意识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行为的构成》序[J];法国研究;1987年02期

2 程碧富;;浅论刑事案件现场的宏观线索及其内在因果关系[J];现代法学;1992年04期

3 陈泉生;论环境侵害中因果关系的判定[J];环境保护;1994年05期

4 王泉;论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与条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吕晶晶;高宏贵;;试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徐勤夫;;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两个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2期

7 刘中华;;环境犯罪若干问题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07期

8 欧阳艳文;;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因果关系研究——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闫仁河;;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与过错——一种关系论的考察[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兴良;;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忠;刘范;;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张南纶;;因果联系及归纳确认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何平;;模糊马尔科夫链在网页浏览行为分析中的应用[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何俊涛;文炳森;房淑文;;报纸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以《南方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农民工报道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徐琼;池森;;诱发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朱曼殊;宋正国;;句子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对记忆的影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吴刚;;脑梗塞与外伤的因果关系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赵立国;;引起医患纠纷的因果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鞠实儿;罗旭东;;一个不确定因果关系的模型[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 勇 葛东方;也谈侵权行为中过错及因果关系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张波;安全生产的“蝴蝶效应”取其利去其害[N];经理日报;2009年

3 常 林 摘译;因果关系与损害后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朱伟一;高盛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N];法制日报;2010年

5 刘秋苏;法院运用证据的盖然性规则断案[N];法制日报;2005年

6 魏东 李亚林;睢宁159户农民喜领赔偿款[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郄建荣;污染企业终被认定责任赔偿[N];法制日报;2009年

8 李建玲;被非法拘禁人跳楼逃脱时死亡应如何处理[N];检察日报;2004年

9 上海海事法院 荚振坤;倒签提单侵权案中的因果关系[N];国际商报;2006年

10 何苗;反倾销司法实践十问十答(二)[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金洲;基于约束学习的观测数据因果关系发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鲁志国;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孙大伟;美国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焦庆;依据运行趋势的中国股市量价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陈熙;生物学哲学中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冉茂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寿志;海上侵权责任因果关系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2 刘尊思;国际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3 马君;过失侵权下的纯粹经济损失因果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涂咏松;论恶意诉讼侵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韩亦佳;蕴涵与因果推理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7 薛丽娟;共同侵权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蔡强义;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马松云;论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向民;论不作为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8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858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9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