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域下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福利增量
本文选题:社会福利 + 法治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执政能力是个关涉执政合法性的重大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但推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强调社会福利增量的实现,在当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又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关联性。鉴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在法治框架下规范进行,因此,需要考察社会福利供给中的法治缺失,并探究法治在实现社会福利增量过程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Abstract]:The ruling ability is a major issue concern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ing. It is a strategic choice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ut the effect of the promo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Emphasis on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incremen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and has important relev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lack of rule of law in the supply of social welfare, and to explore the normative and protective rol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increment of social welfare.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0YJA820099)
【分类号】:D922.1;D922.1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自成;;合作行政:服务行政行为的一种模式[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2 江必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思考——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为背景[J];人民论坛;2012年33期
3 余莲花;;浅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J];黑河学刊;2012年06期
4 吕承文;甘乐;;论法治统一性:价值、要义及实现[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赵书第;赵松欣;;戴维斯J曲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21期
6 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侯岩;关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云芳;社会转型悖论与政府福利供给[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选国;侯利文;徐永祥;;社会理性与新社会服务体系建构[J];中州学刊;2017年01期
2 吕承文;;中国社会法治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年01期
3 朱震锋;曹玉昆;;中国国有林业改革进程中的林区社会福利变迁[J];世界林业研究;2016年05期
4 耿庆霞;;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研究[J];世纪桥;2016年08期
5 臧其胜;;政策的肌肤:福利态度研究的国际前沿及其本土意义[J];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04期
6 刘茜;黄锡生;;近代自然法观念对构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价值导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7 彭华民;孙维颖;;福利制度因素对国民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基于四个年度CGSS数据库的分析[J];社会建设;2016年03期
8 冯元;;由亲缘性到互嵌性: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发展关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9 楚伯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J];西部皮革;2016年08期
10 翟方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价值取向:差异化还是均等化?——兼与周爱国老师商榷[J];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敏洁;;合作行政与现代行政法发展的新方向——读《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J];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2 曾鹏;;论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合作行政及其法治保障[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乔福龙;;中国治理模式的特色与成长逻辑——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谢新水;;行政行为模式:类型及要素界定[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5 成海军;;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5期
6 贺乐民;高全;;论行政法的合作理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黄学贤;周春华;;行政协助概念评析与重塑[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丰丕超;;论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经济成长与社会和谐的维度[J];改革与战略;2007年01期
9 李延;罗海峰;;行政合作新论[J];前沿;2006年01期
10 汪习根,廖奕;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长洛;巴西、秘鲁社会福利考察及思考[J];中国民政;2000年07期
2 吕晓莉,李浩;日本社会福利组织及其运行系统[J];民政论坛;2000年06期
3 ;五年后国家不再包办社会福利[J];企业研究;2000年07期
4 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5 田凯;关于社会福利的定义及其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再探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1期
6 徐青松;我国社会福利立法的难点剖析[J];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7 石硕;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6期
8 ;魁北克的社会福利金[J];出国与就业;2002年15期
9 郭伟和;中国社会福利政策演变的文化价值基础[J];中国民政;2003年04期
10 刘刚 ,张发良;济宁市出台《济宁市市级社会福利金管理使用暂行法》[J];社会福利;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松华;;浅谈社会福利档案的综合管理[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2 苏东斌;;走向“有限福利”——兼评香港社会福利中的体制性障碍[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微;;浙江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古金卓;;关于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和养老政策以及对商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C];2011年
5 周芳华;;宜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创新发展服务新模式[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C];2010年
6 苏振芳;;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模式[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祖彬;;社会救助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补救性的社会福利[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祖云;王丹凤;;2011年澳门社会结构与社会福利研究回顾[A];当代港澳研究·第6辑[C];2012年
9 金娈;;我国城乡居民福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郝彩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贵阳市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 张谦;浅谈社会福利立法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0年
2 罗勇安;我市将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N];闽北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恩惠;市社会福利协会成立[N];本溪日报;2010年
4 记者 林世雄;厦门建成全省最大社会福利中心[N];福建日报;2010年
5 记者 常春晖;省社会福利协会成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张伯晋;骗取社会福利行为:新问题当有新对策[N];检察日报;2011年
7 潘锦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福利”不能取代“社会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曹辛;“社会福利国家原则是中国可以考虑的”[N];南方周末;2007年
9 蒋月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社会福利立法短板亟待补齐[N];中国社会报;2013年
10 记者 李平 见习记者 周亚晖 通讯员 陆丽丽;今年我市社会福利投资将达2亿[N];十堰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包海花;区域社会福利协调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勇刚;中国农村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模式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万国威;社会福利转型下的福利多元建构:兴文县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侯淅珉;基于社会福利的住房保障准入条件、模式与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兰;城镇老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胡仰乔;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春健;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4 隗伟;我国社会福利理论建设及其推动福利实践发展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郝晓猛;“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D];河北大学;2015年
6 陈祈霏;福利三角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纯;养老机构社会化现状、问题及建议[D];复旦大学;2014年
8 陈卓君;大都市社会福利制度与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D];复旦大学;2013年
9 王昕;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燕红;社会福利的多元动态供给及政府角色定位[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01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90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