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公开与不公开之间:我国公众环境知情权和政府环境信息管理权的冲突与平衡

发布时间:2018-06-04 23:29

  本文选题:环境知情权 + 环境信息 ; 参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当前,中国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经常以“国家秘密”为由不公开环境信息,以及对公众申请环境信息公开严格进行“生产、生活、科研需要”的审查。在完善我国公众环境知情权时,应当考虑到社会稳定的需求以及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能力。从切实可行的角度来看,为了平衡政府对环境信息的管理权、政府公开环境信息的能力和公众环境知情权之间的关系,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不得被确定为国家机密”;考虑参考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做法,规定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无需理由申请政府公开环境信息;鼓励“民间环境信息公开”,并大力提升公众的环境科学素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some progress on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ut on the whole, it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ten use "state secrets" to not disclo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strictly examine the "production, liv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 of public ap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perfecting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ope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government's right to manag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disclo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about the environment, It should be clearly stated in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at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which should be disclosed voluntarily according to law shall not be determined as a state secret"; and consider 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ocial organizations that meet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s can apply for the 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without reason; encourage "public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vigorous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scientific literacy of the public.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F4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细良;汪丹丹;;基于多中心治理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海嵩;;论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外国立法及对我国的借鉴[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秀华;;浅谈环境信息公开[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陈丰良;;浅议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5 尹常庆;;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遵守《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倪蕾;倪业腾;;浅谈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刘茜;吴小寅;尹琦明;余戈;;论如何有效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以南宁市环境保护局为例[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8 薛景;王干;;环境风险预防中的信息公开制度[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9 王军;翟帆;韩子叻;汤大伟;;企业环境报告书指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运楠楠;;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由水污染事件引发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英;《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明年5月1日起施行[N];光明日报;2007年

2 桓平;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保障公众利益[N];华夏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杜悦英;环境信息公开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蔚;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信息公开步履维艰[N];法制日报;2010年

6 安综;环保部: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媛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步明显[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冯永锋;环境信息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星;环境信息公开:在荆棘中勇往直前[N];中国环境报;2012年

10 史春;环境信息公开难在何处?[N];中国环境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丽娟;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慧玲;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王秀兰;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陈岭奇;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严育恩;论《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焦龙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江甜甜;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中主体制度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宋江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彭英浩;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9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979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