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国家赔偿中的“直接损失”

发布时间:2018-11-10 16:26
【摘要】:《国家赔偿法》(1995)第28条规定"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国家赔偿法》(2010)第36条继续沿袭了该规定。"直接损失"的概念从民法中引进,但其目的和理念却与民法大相径庭,学界对直接损失的定义加深了司法实践的困惑,使得国家赔偿法上的直接损失理论不能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引,反致理论与实践出现背离。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法院对直接损失的认定标准与学者所设计的理论进行对照,辅以民法上相关概念的考察,试图揭示当前国家赔偿法直接损失理论存在的缺陷,并进而提出两个优化方案:即国家赔偿标准上直接适用民法规定的理想方案,以及对直接损失作重新解释的稳妥方案。在保持现有国家赔偿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赔偿标准理论上的自洽与事实上扩大受害人赔偿范围的融合。
[Abstract]:Article 28 of the State compensation Law (1995) provides that "where other damage to property rights is caused, compensation shall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 loss", and Article 36 of the State compensation Law (2010) continues to follow this provision. " The concept of "direct loss" is introduced from civil law, but its purpose and concept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ivil law. The definition of direct loss in academic circles has deepened the confusion of judicial practice. The theory of direct loss in the law of state compensation can not provide beneficial guidance for judicial practice, bu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deviate from i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reveal the defects of the direct loss theory of the State compensation Law by comparing the standards of the court's direct loss in judicial practice with the theory designed by the scholars, and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evant concepts in the civil law. Then two optimization schemes are put forward: one is the ideal scheme for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the civil law to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the other is the safe scheme for reinterpreting the direct loss. On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elf-consistency of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range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victims are realiz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新宝;张小义;;论纯粹经济损失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杂志;2007年04期

3 金代权;审理行政赔偿案件的几个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1998年03期

4 丁邦开,钱芳;将间接损失纳入《国家赔偿法》的立法探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关永红,段淳林;间接损失赔偿问题研究——从“一元案”看我国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吴小华;;试论间接损失的赔偿责任[J];现代法学;1982年01期

7 闫仁河;;违约可得利益之比较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年02期

8 郑成思;知识产权、财产权与物权[J];中国软科学;1998年06期

9 陈洁;美国违约救济中的期待利益保护及其限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正文;;论税收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张娟;;透析听证制度——兼对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王克稳;;论行政拒绝行为及其司法审查——以郑广顺申请规划认定案为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刘沛佩;;论不足额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以被保险人优先为原则的法定连带债权的构建为核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8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阳;;首都人口服务管理中的社会抚养费[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2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毛祖开;;浅议功能性限定的解释规则[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柴朝文;;对天津市“宅基地换房”法律特征的理解[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曾娜;;论信息公开与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以“政审门”事件为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俊杰;论军事赔偿[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冲;司法赔偿制度要论[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吕海涛;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责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关中翔;论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05期

2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田韶华,樊鸿雁;论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4 李成林;我国违约赔偿范围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外法学;1994年01期

5 王骏;;抢劫、盗窃利益行为探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12期

6 肖松平;;刑法第265条探究——兼论我国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J];政治与法律;2007年05期

7 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文法;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之我见[J];山东审判;2002年01期

2 田国华;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李景春;;论调解在国家赔偿审判中的适用[J];山东审判;2008年01期

4 解瑞卿;杨江波;;公平责任原则引入国家赔偿领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5 范志勇;;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之反思与完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6 李周伟;沈林荣;;国家赔偿的困境与回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单玉英;;浅议国家赔偿的范围[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8 汪燕;;国家赔偿的经费保障问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金俊银;国家赔偿的范围──国家赔偿法简介(二)[J];人民司法;1994年09期

10 金俊银;国家赔偿的方式、标准及效力──国家赔偿法简介(五)[J];人民司法;199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莉;;博弈、试错与规制——赵作海国家赔偿案的司法启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季金华;;20世纪国家赔偿理念的制度化模式与时代走向[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3 朱凌云;王升初;钱培东;;气象业务是否涉及国家赔偿初探[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杨小君;;国家赔偿中的合法权益与非法利益分析[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姚茂国;;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中的立法必要[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陈玉刚;李婷婷;;浅谈公产致害的国家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7 陈学明;李煜晖;;浅谈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关系——一起赔偿纠纷引起的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班春峰;倪晓晶;;浅议我国国家赔偿范围[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9 马晓丽;;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浅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10 张虎;;国家赔偿之追偿制度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劲;国家赔偿案引入听证还不够[N];法制日报;2004年

2 华芝和 麻玉芬 刘武俊;国家赔偿:走向法治一大步[N];广西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旭兵;国家赔偿,不应怕影响政绩或形象[N];河南日报;2005年

4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国光;深入钻研国家赔偿理论 不断推进国家赔偿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周起红;让国家赔偿实至名归[N];人民日报;2001年

6 罗书平(四川省高院执行局局长);国家赔偿决定也存在“执行难”?[N];法制日报;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国家赔偿不能用“单位资金”“私了”[N];工人日报;2007年

8 彪子 南昌 编辑;国家赔偿不能简单比照职工日均工资[N];华夏时报;2007年

9 记者  俞连明;申请国家赔偿的案子在增多[N];杭州日报;2006年

10 盛茂邋新海;被拘不服提起国家赔偿[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红;司法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兴锋;论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完善[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张肖;对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思考[D];郑州大学;2011年

3 于少乾;论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体系之重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艳玉;对国家赔偿的法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骁乐;我国公共设施致害之国家赔偿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6 罗一龙;论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D];四川大学;2004年

7 顾盼;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谢群山;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飞;完善我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喻红;论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对赔偿实务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22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322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