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分类研究
本文关键词:行政行为分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行政行为分类存在分类主体、分类客体、分类技术以及分类实效等四大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界主要有三种态度:一是从行政行为概念入手,主张概念重构以适应行政行为分类之需要;二是从行政行为分类本身考量,主张进行分类变革,以适应行政行为概念内涵;三是从行政行为分类整体着眼,主张对行政行为概念和分类进行全面重构,替代当前的行政行为分类理论。笔者认为,目前行政行为分类存在两个根本问题:其一,没有区别行政行为分类与具体行政行为分类;其二,没有区分行政行为分类与行政行为划分。不管是概念重构还是分类变革都只能解决行政行为外延与分类子项外延相称问题,仍无法区分行政行为分类与划分。全面重构虽然摆脱了行政行为部分理论的束缚,但进行分类还是必须与划分相区别,加之,重构的概念能否很好的适应我国当前的行政行为实践也值得怀疑。唯进行行政行为概念扩充并辅以分类变革方是解决行政行为分类问题的根本出路,将行政行为扩充到“行政权说”,即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实现行政目的的一切活动。再以构建分类体系为目标而精简分类,将其余所谓的分类归入行政行为划分中作介绍,严格区别行政行为分类与行政行为划分。如此,我国行政行为分类乃至行政行为理论将更趋于完善。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介绍行政行为分类相关原理,主要阐述了行政行为分类的概念特征、必要性以及域外行政行为分类的经验。其次,概括了行政行为分类的问题及其成因。笔者从行政行为分类的主体、客体、分类技术以及分类实效等方面概括行政行为分类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行政行为分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因素、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最后,提出在法治政府背景下完善行政行为分类之应有建议。针对当前分类问题,提出明确分类主体,确立分类原则,统一分类标准,构建分类体系等建议。以期对我国行政行为分类实践,乃至行政行为理论体系有所裨益。
【关键词】: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分类 分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1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1-13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11-12
- (二)国外研究动态12-13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13-15
- (一)研究目的13
- (二)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行政行为分类概述15-25
- 第一节 行政行为分类之概念剖析15-18
- 一、行政行为分类之概念及特征15-16
- 二、行政行为分类相关概念辨析16-18
- 第二节 行政行为分类之必要18-20
- 一、行政行为分类之功能18-19
- 二、行政行为分类之价值19-20
- 第三节 域外代表国家行政行为分类之比较及启示20-25
- 一、域外代表国家行政行为分类简介及比较20-23
- 二、域外代表国家行政行为分类之启示23-25
- 第二章 现有行政行为分类之问题及成因25-41
- 第一节 行政行为分类之问题25-33
- 一、行政行为分类的主体问题25-26
- 二、行政行为分类的客体混乱26-27
- 三、行政行为分类的技术散乱27-30
- 四、行政行为分类之实效不足30-33
- 第二节 行政行为分类缺陷之成因33-41
- 一、历史因素:行政法学在摸索中前进33-34
- 二、客观因素:行政行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34-36
- 三、人为因素:学者的“尝试”与行政机关的“规避”36-39
- 四、社会因素: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会法治进步39-41
- 第三章 法治政府背景下完善行政行为分类之建议41-52
- 第一节 法治政府下行政行为分类之应有定位41-43
- 一、行政行为分类之目标41-42
- 二、行政行为分类本身之局限42-43
- 第二节 完善行政行为分类之具体建议43-52
- 一、明确行政行为分类主体43-44
- 二、确立行政行为分类原则44-46
- 三、统一行政行为分类标准46-48
- 四、构建行政行为分类体系48-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陈迎;国内行政行为分类研究述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黄立;行政行为异化的经济成因与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5期
3 石东坡;行政行为及其特征的再探讨[J];法学论坛;2000年01期
4 赵建华;小议测绘行政行为法律概念三要件[J];三晋测绘;2000年04期
5 薛谦,王茂华;论规范决策层行政行为的对策[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喻少如;行政行为之附款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1年12期
7 谭雷发 ,李爱梅 ,徐炳文;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办事效率 范县勤政建设得民心[J];决策探索;2001年02期
8 徐国林;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公安行政行为的必要性[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9 喻少茹;论行政行为的附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太高;试论无效行政行为理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波;;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兼议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根据的重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陈启厚;;防止行政行为的异化是当务之急[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陈启厚;;防止行政行为的异化是当务之急[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4 张继红;;即成性行政行为与后续性行政行为问题浅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5 闵凡群;;行政行为职权撤销的法律控制及其立法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6 程建;;行政行为撤回的法律探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程建;;关于地方公共行政行为方式变革法律问题的思考——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胡敏洁;;授益性行政行为中的“申请”——以社会保障行政为例证[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解志勇;陈国栋;;论严格规则主义下的行政行为合法性机制[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蒋文涛;;完善责任制是公正执法的制度保障[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锋;规范行政行为 加强环境执法[N];西藏日报;2004年
2 记者 孙宜华;严格规范行政行为[N];连云港日报;2010年
3 柴春元;行政行为:除了从善更需倡善[N];检察日报;2012年
4 ;“应商税务机关同意”属何种性质的行政行为?[N];财会信报;2012年
5 方军 (作者系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司副司长);“经批准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该谁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陈燕 李发强;灵武建立不良行政行为登记制度[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7 记者 梅永成 记者 丁学安;加强廉政建设 规范行政行为[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李腾华河北科技大学 郑艳铭;对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分而治之[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李永强 李建勇;原平纪委以制度规范行政行为[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本报通讯员;永仁县不断强化行政行为监督[N];楚雄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君;行政行为实行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程建;互动性行政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生安;法治理念下的行政行为[D];苏州大学;2003年
5 张越;行政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行政行为分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6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