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3:00

  本文关键词: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物种入侵损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海洋外来种自然的入侵与不恰当的人为引入,海洋外来种对我国的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但我国现行的防治外来入侵种尤其是海洋外来入侵种的制度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有效的维护我国的生态利益与安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为我们解决海洋外来种入侵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吹响了研究的号角。生态补偿制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的管理手段,理论上应该能够有效解决海洋外来物种视角下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并应该成为解决海洋外来种问题法律建构的主要内容。在分析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与优势之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其创造性的运用到海洋外来物种防治的工作中去,提出了我国在完善海洋外来物种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制度的主要原则与内容,重新梳理了相关主体间的关系,提出了发挥公益组织作用的设想,以期对我国海洋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洋外来种 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
  • abstract5-9
  • 一、前言9
  • 二、海洋外来物种入侵概念与特点9-12
  • (一) 海洋外来物种概念界定9-10
  • (二) 海洋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特点10-12
  • 1、影响范围大10-11
  • 2、防范难度大11
  • 3、技术手段少11
  • 4、补偿主体特殊11-12
  • 三、我国在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中的主要法律手段及困境12-14
  • (一) 海洋外来物种防治的主要法律手段考察12-13
  • 1、海洋外来物种入侵前12
  • 2、海洋外来物种入侵后12-13
  • (二) 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的法律困境13-14
  • 1、法规零散13
  • 2、不同法规之间缺乏有效协调补充,存在管理冲突与盲区13
  • 3、相关法制规范定位不准,存在漏洞13-14
  • 4、缺乏责任制度14
  • 四、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一种海洋外来物种防治的有效手段14-17
  • (一) 海洋生态补偿内涵14-15
  • (二) 生态补偿制度应该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海洋外来物种的手段15
  • 1、海洋外来物种防治需要政策保障15
  • 2、生态补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手段15
  • (三) 生态补偿制度在外来物种防治中的重要作用15-17
  • 1、提供制度保障15-16
  • 2、侧重补偿,极大调动参与者积极性16
  • 3、通过责任与权利的统一,保障制度顺利推进16
  • 4、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化16-17
  • 五、我国现有生态补偿制度考察17-20
  • (一)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政策现状17
  • (二)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现状17-19
  • (三)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结构性问题19
  • (四)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象存在偏差19
  • (五)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补偿方式现状19-20
  • 六、我国海洋外来物种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制度主要内容20-25
  • (一) 主体20-22
  • 1、国家20-21
  • 2、生态补偿的付费者21
  • 3、海洋生态补偿的受偿者21
  • 4、环境公益组织—一个内涵缩小的公益组织21-22
  • (二) 海洋外来物种防治中生态补偿主体间的关系22-23
  • 1、对生态补偿的付费者收费22
  • 2、给受偿者补偿22
  • 3、政府与环境公益组织的作用与关系22-23
  • 4、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23
  • 5、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对等23
  • (三) 我国海洋外来物种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制度的模式选择23-24
  • 1、政府主体补偿模式23-24
  • 2、市场运作模式24
  • 3、环境公益组织主导的补偿模式24
  • (四) 我国海洋外来物种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的标准确定24-25
  • 1、以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为标准24
  • 2、以从海洋生态资源获益为标准24-25
  • 3、以对海洋生态保护付出的成本为标准25
  • 七、我国海洋外来物种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制度立法完善25-28
  • (一) 提高立法层次,尽快出台国务院层面的行政立法25-26
  • (二) 立法保障海洋外来物种的研究与宣传26
  • (三) 确定海洋外来物种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制度的协调部门26
  • (四) 立法中采用环境公益组织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26-27
  • (五) 积极实践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7
  • (六) 建立国家补偿申请与诉讼制度27
  • (七)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缔结国际条约27-28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31
  • 个人简历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7年01期

2 张之婧;;生态补偿基本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3 陈治斌;;“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探讨[J];学习月刊;2009年08期

4 龚高健;;关于提高福建生态补偿标准的若干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9年10期

5 倪荣远;;论西部生态补偿立法[J];理论研究;2009年05期

6 王萍;;生态补偿立法正当时[J];中国人大;2010年15期

7 孔志峰;高小萍;;《生态补偿条例》编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1期

8 李永宁;;论生态补偿的法学涵义及其法律制度完善——以经济学的分析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高红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补偿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1年04期

10 吴萍;;生态补偿立法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本太;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赵凡;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4 阮晓琴;环保总局将在四领域试点生态补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陈浩;环保总局: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商务时报;2007年

6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郑晓波;我国将在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胡小飞;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5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楚乔;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梅;我国生态补偿的哲学反思[D];新疆大学;2009年

5 郑麒;基于宁波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的生态补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晓静;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女杰;基于生态服务和生态消费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视角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68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