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耕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20:34
【摘要】:我国占补平衡法律制度自以立法形式确立以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数量的减少,保证了最低耕地面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耕地领域呈现出后备资源匮乏、质量下降、区域失衡等多样性问题。耕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所以,该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本文旨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探索完善,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将从经济学和法理学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以奠定耕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理论基础。对该制度所蕴涵的法律关系进行梳理,以期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并从合理性、合法性和价值性三方面对占补平衡制度进行法理分析,论证该制度的正当性。第二部分,本文将以我国耕地现状为基础,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分析我国占补平衡法律制度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以法律实践层面、监管层面、问责层面困境进行论述,分别从制度规制措施的探索创新,制度的监督与管理制衡、司法保障三个角度进行论证,由里及外分析占补平衡法律制度规制失灵的根源。第三部分,对美国契约模式、英国税收模式、日本管控模式三种典型模式进行简述分析。一是美国契约模式通过协议使公众参与到耕地保护领域之中,从耕地规划、占用、诉讼环节全方位实现“权力制衡”;二是英国税收模式通过提高耕地占用税费,降低耕地使用成本,实现农业利益与非农利益者的平衡,即“利益平衡”;三是日本管控模式,一切主体行为均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并利用科学改良土地质量,利用后备耕地综合发展生态农业园,实现“生态平衡”。第四部分,本文针对现实法律困境提出五大对策:一是完善法律实践。占用环节提高耕地占用税,实现源头控制;补充环节立法确立土地整理方式,实现可持续性实施。二是推进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制度保障公民知情权向决策权过渡;通过契约模式将公众纳入制度主体,旨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三是严格监管制度,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和优化监管机制旨在实现审批权与监管权分立制衡。四是完善问责机制,通过强化执行和引入公益诉讼,以执法和司法两层面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五是探索跨区域耕地补充方式。以宏观视角侧重该方式理论研究,以微观视角侧重方式的实践运行,以保障新方式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传景;汪英;;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9年03期

2 潘艺;林霖;祝锦霞;邱乐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垦造耕地利用情况分析及引导性政策探究[J];当代经济;2018年24期

3 宋佩华;;关于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9年08期

4 崔伍;;沁阳两年内计划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53公顷[J];资源导刊;2017年11期

5 吕军;徐迪力;廖桂芳;;三亚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梳理和思考[J];山西农经;2017年22期

6 梁邦利;姚勇;;新形势下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展望[J];浙江国土资源;2018年02期

7 陈晓阳;;关于完善长沙市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思考[J];国土资源导刊;2018年01期

8 王凤艳;周厚智;;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及建议[J];纳税;2018年17期

9 韩璐;孟鹏;蒋仁开;徐保根;张冰松;陈美景;;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的逻辑根源、模式探索与管理创新——基于“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方式改进与管理创新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8年06期

10 刘千瑞;孙丽娜;庞奥一;师佳欣;;黑龙江垦区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发荣;;关于玉溪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思考[A];云南省土地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7年

2 李新涛;许兆良;;山区县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吕萍;郧文聚;韩娟;薛剑;;实现国家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探讨[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施开放;刁承泰;;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韩娟;吕萍;钟和曦;;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机制自身建设问题及建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刘传茂;易必奎;;增强保护耕地意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7 赵红杰;党新鹏;;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要相统一[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孙彦伟;姜广辉;;指标分解法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设想[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9 汤小橹;金晓斌;李朝旗;李洁;;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志宏;;当前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峰 实习记者 刘欢欢;市政府与临夏州政府签订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协议[N];金昌日报;2019年

2 通讯员 罗器洪 陈黄辉;北湖区多举措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N];郴州日报;2019年

3 记者 黄尚宁 特约记者 罗艳屏;广西桂林耕地占补平衡攻坚成果丰硕[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4 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彭小云;我省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N];湖南日报;2019年

5 记者 冯善书 通讯员 冯建奎;全国首个!广东兑现全部耕地占补平衡承诺[N];南方日报;2019年

6 记者 操秀英;自然资源部监督耕地占补平衡[N];科技日报;2018年

7 贾文涛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耕地占补平衡要“转方式、算大账”[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8 陈非迟 湖北、河南PPP专家库专家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础事业部总经理;耕地占补平衡等项目将成社会资本投资新热土[N];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

9 王传元;耕地占补平衡须晒“明白账”[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10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孔祥斌;耕地占补平衡如何对接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陈亚恒;占补耕地数量—质量折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佳丹;浙江省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及耕地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晓亚;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价格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

2 王嵘;耕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王晓晴;基于利用等指数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损益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陈家逸;武汉市江夏区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耿丽娟;耕地占补平衡对江西省粮食产能的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

6 游彩鸿;福清市耕地占补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7 方婷婷;基于市场机制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8 徐洪明;依托土地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景刚;耕地占补平衡收益评价及测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崔邢涛;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7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777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