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不公开条款的司法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20:42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是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都予以认可的基本原则,而贯彻该原则的前提是确定政府信息公开和不公开的范围,鉴于公开的信息繁多,从积极方面去划定范围会有挂一漏万之嫌,各国基本采取从消极方面立法的方式,即规定不公开条款,实际上是以限定不公开范围的方式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我国采取同样的立法方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第8条(文中简称“三安全一稳定”条款)和第14条(文中简称“涉密条款”)规定了几种不公开情形,但是这两个条款规定的原则性强,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见仁见智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并最终形成统一观点具有现实意义。以此为初衷,本文通过对101则案例的分析,试图归纳总结法官对不公开条款的适用情况,并将法官的观点作为统一观点,通过相关案例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规定,同时为行政机关执法指明方向。对案例进行归纳后发现:在适用“三安全一稳定”条款的案件中,行政机关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公开信息将会危及社会稳定,有相关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时不可进行自由裁量;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法院只审查定密依据是否合法,不对定密程序进行审查,也不会审查定密文件的效力;法院对商业秘密的判定依据... 

【文章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不公开条款实施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三安全一稳定”条款实施问题
        一、“三安全一稳定”应否作为一种单独的不公开情形有争议
        二、不确定性概念的解释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二节 “涉密条款”的实施问题
        一、无法确定法院对涉及国家秘密案件的审查内容
        二、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认定标准的缺失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安全一稳定条款”的司法适用情况归纳
    第一节 “三安全一稳定”被当做一种单独的例外情形
    第二节 一般类型案件的司法审查
        一、政府要对“危及社会稳定”提供证据进行证明
        二、被法院认可的证明“危及社会稳定”的证据
    第三节 特殊类型案件的司法审查
第三章 “涉密条款”的司法适用情况归纳
    第一节 涉及国家秘密的司法审查
        一、法院只审查政府认定国家秘密的依据是否合法
        二、法院不对定密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三、法院不对文件应否解密作出判定
    第二节 涉及商业秘密的司法审查
        一、对被告定密依据的审查
        二、对被告定密程序的审查
        三、对被告自由裁量的审查
    第三节 涉及个人隐私的司法审查
        一、对被告定私依据的审查
        二、对被告定私程序的审查
        三、对被告自由裁量的审查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分析
        一、“三安全一稳定”发挥着兜底性条款的作用
        二、在有规范性文件时必须依据规范性文件
        三、法院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进行部分形式审查
        四、涉及第三方利益的信息公开必须先审查后询问
        五、《条例》第14条的但书条款有其特殊的适用情形
    第二节 对行政机关的建议
        一、适用“三安全一稳定”条款时尽量避免使用自由心证
        二、认定国家秘密要依据《条例》认可的方式
        三、严格遵循先审查后询问的程序
        四、注意“涉密条款”中的但书条款的适用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或者不是“社会稳定”——(2010)沪二中行终字第189号行政判决评析[J]. 朱芒.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03)
[2]《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8条的理解与运用——就周某某不服政府信息公开案的法律分析[J]. 练育强.  行政法学研究. 2011(02)
[3]阳光下的“阴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不公开事项”之法理分析[J]. 章剑生.  政法论丛. 2009(06)
[4]论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J]. 杨小军.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5]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 程洁.  政治与法律. 2009(03)
[6]论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 林鸿潮,许莲丽.  证据科学. 2009(01)



本文编号:3071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71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