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研究 ——以社会运动理论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12 20:50
  本文是针对当下中国新兴的作为一个重大权利现象的业主维权运动展开的总体性、法社会学研究。以社会运动理论为视角,通过对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的缘起、物业关系中的利益博弈、业主维权运动中的维权模式和业主维权运动的意义的考察与探讨而认为,中国业主维权运动受到背景因素与决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会变迁、小区权力结构和业主法律角色是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的影响因素,而怨恨情绪、权利意识、认同解放、政治机会结构、组织力量和动员网络六个自变量构成业主维权运动的决定因素,其中政治机会结构和组织力量是业主维权运动形成的关键变量,政治机会结构决定着业主维权运动能否成功;业主维权运动能够反映出权利政治在中国的发展状态即新生的权利政治仍然成长不足;怨恨情绪、权利意识、认同解放、政治机会结构、组织力量和动员网络对于解释业主维权运动具备可行性,而这六个变量可以构成中国语境下社会运动理论的解释框架。本文写作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章绪论部分、第二章业主维权运动的缘起探析、第三章小区物业关系中的利益博弈、第四章业主维权运动中的维权模式、第五章业主维权运动的意义探索以及结语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研究现状...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的回顾
        1.2.1 国内业主维权运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业主维权运动的研究现状
        1.2.3 社会运动理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1.2.4 中国社会运动的形成与成功的可能性——一个解释性的思考
    1.3 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1.3.1 关键词的释义
        1.3.2 理论问题的提出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业主维权运动的缘起探析
    2.1 业主维权运动的历史背景
        2.1.1 城市化进程中小区发展的变迁
        2.1.2 城市小区管理权力结构的转型
    2.2 业主维权运动的现实背景
        2.2.1 城市小区中的业主法律角色
        2.2.2 城市小区中的业主权利解析
    2.3 业主维权运动的内在动因
        2.3.1 怨恨情绪的积累
        2.3.2 权利意识的增强
        2.3.3 认同解放的产生
    2.4 业主维权运动的外在驱动
        2.4.1 政治机会结构的扩展
        2.4.2 维权组织力量的增强
        2.4.3 资源动员网络的多元
    2.5 维权运动的产生对权利政治的影响
        2.5.1 中国语境中的权利政治
        2.5.2 维权运动的产生对权利政治的影响
第3章 物业关系中的利益博弈
    3.1 小区物业中的利益关系
        3.1.1 物业关系中的利益分析
        3.1.2 利益关系中的利益主体
        3.1.3 利益博弈的具体样态
    3.2 利益博弈中的利益失衡
        3.2.1 失衡的利益博弈
        3.2.2 利益失衡的后果
    3.3 博弈间的理性选择
        3.3.1 业主维权成本的计算
        3.3.2 从利益追求到权利诉求
        3.3.3 业主维权运动的行动策略
第4章 业主维权运动中的维权模式
    4.1 业主维权模式的类型分析
        4.1.1 行政模式
        4.1.2 司法模式
        4.1.3 法外模式
        4.1.4 政治表达模式
    4.2 业主维权困境的根由所在
        4.2.1 政治通道实效低
        4.2.2 政策包容有限性
        4.2.3 精英分裂不彻底
        4.2.4 盟友作用不充分
    4.3 业主维权困境对权利政治的影响
        4.3.1 权利保障的不足
        4.3.2 权利话语的缺陷
        4.3.3 政、法制度的不健全
第5章 业主维权运动的意义探索
    5.1 业主维权运动的总体分析
        5.1.1 业主维权运动中的变量分析
        5.1.2 维权运动的构成特点
    5.2 主维权运动的法律意义
        5.2.1 依法维权的引导
        5.2.2 权利观念的成长
        5.2.3 法律制度的完善
    5.3 业主维权运动的社会意义
        5.3.1 民主自治的推进
        5.3.2 公民社会的培育
    5.4 主维权运动的政治意义
        5.4.1 参政意愿的激发
        5.4.2 政治表达机制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话语的时代限度——以美国权利话语为例的分析[J]. 彭中礼.  长白学刊. 2012(01)
[2]社会运动何以在中国产生——中国社会运动的海外研究及其进展[J]. 李德满.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权利观念的中国化——从民族国家选择到社区伦理挑战[J]. 侯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05)
[4]以理抗争:都市集体行动的策略 以广州南园的业主维权为例[J]. 朱健刚.  社会. 2011(03)
[5]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模式分析及机制完善[J]. 王艳.  黑河学刊. 2011(03)
[6]博弈视角下的业主维权探析[J]. 王艳.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2)
[7]社会网络视野下的集体行动——以林镇“群体性事件”为例[J]. 王国勤.  开放时代. 2011(02)
[8]社会运动参与的激励因素研究综述[J]. 刘诗林.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1)
[9]业主维权过程中的行动策略与权力结构——基于广州市两个居住小区的比较[J]. 赵珍珍,W·布莱登.  战略决策研究. 2010(05)
[10]维权行动和基层民主参与 以B市商品房业主为例[J]. 管兵.  社会. 2010(05)

博士论文
[1]基层社区组织权威生成的制度空间研究[D]. 刘迟.上海大学 2009
[2]社区政治及其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D]. 王梅.陕西师范大学 2009
[3]日常生活的政治逻辑[D]. 孟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 吴宁.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3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33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7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