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形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这一概念,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承担着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的双重职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受到种种束缚,从法律制度层面的层层禁止到运行机制的不规范,无不成为农村土地发挥其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功能的障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对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5年1月,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上日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现阶段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抵押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这几种形式在实践中的运作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根本上找出相应的努力方向和可行的方案。除绪论以外,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产权理论、物权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关系;其次按照时问的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从而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第二章详细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种形式。首先说明流转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法律、政策从禁止到放开的演进过程;其次对当下主要的流转形式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最后,通过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成熟经验,得出相应的启示。第三章主要研究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情况。首先对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特点、抵押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其次,选取成都模式、福建模式、宁波模式作为三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各自的实践经验;最后,对于美国、德国等国外经验可以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鉴。第四章主要探索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形式。首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现状及入市的必要性加以说明;其次对当前发展较为成功的昆山模式、厦门模式和重庆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提炼其成功的经验;最后,介绍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建设用地入市的成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第五章主要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通过前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这三种形式的详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产权体系,明晰产权主体;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作用;相关的配套机制也要同时推进,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改革户籍制度等。最后,提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建设土地银行,可以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关键词】:农民 土地财产权利 实现形式 土地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3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4
- 绪论14-21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4-15
- 二、文献综述15-19
- 三、主要研究方法19-21
- 第一章 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理论基础与历史沿革21-30
- 第一节 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理论基础21-23
- 一、产权理论21-22
- 二、物权理论22-23
- 三、制度变迁理论23
- 第二节 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历史沿革23-26
- 一、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6年)23-24
- 二、人民公社时期(1956—1978年)24-25
- 三、家庭承包经营初期(1978—2007年)25
- 四、家庭承包经营发展期(2007年—至今)25-26
- 第三节 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形式范围界定26-30
- 一、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概念26-28
- 二、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形式28-29
- 三、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29-30
- 第二章 我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0-39
-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与政策演进30-33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分析30-31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可行性分析31-32
-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演进32-33
-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及问题33-35
- 一、分散流转方式及问题33-34
- 二、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及问题34-35
- 三、信托方式及问题35
-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国际经验比较分析35-39
- 一、大陆法系国家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35-36
- 二、英美法系国家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36-37
- 三、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启示37-39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39-48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必要性及存在问题39-42
- 一、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特点39-40
- 二、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必要性40-41
- 三、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存在的问题41-42
- 第二节 各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案例分析42-45
- 一、成都模式42-43
- 二、福建模式43-44
- 三、宁波模式44-45
- 第三节 国外农村宅基地抵押经验分析与借鉴45-48
- 一、德国农村土地抵押运作经验45-46
- 二、美国农村土地抵押运作经验46
- 三、借鉴国外土地抵押经验46-48
- 第四章 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探索48-57
- 第一节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必要性48-51
- 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特征48-49
-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49-50
-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必要性50-51
-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案例分析51-53
- 一、昆山模式51-52
- 二、厦门模式52
- 三、重庆模式52-53
- 第三节 国内外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53-57
- 一、国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54-55
- 二、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55
- 三、对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启示55-57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形式的政策建议57-68
- 第一节 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57-60
- 一、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完善产权体系57-58
- 二、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58-59
- 三、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抵押机制改革59-60
- 第二节 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60-62
- 一、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意义60-61
- 二、国外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经验61-62
-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62
- 第三节 推进配套机制改革62-64
-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62-63
- 二、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3-64
- 三、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64
- 第四节 建设土地银行: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64-68
- 一、农村土地银行的概念和性质界定64-65
- 二、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的必要性65
- 三、农村土地银行的现有的实践形式及未来发展方向65-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厉制裁不法地主保护农民土地财产的所有权[J];山西政报;1951年02期
2 郑斯民;;“财富之母”的财产收益怎能与农民擦肩而过[J];创造;2012年01期
3 ;华东军政委员会承政务院指示公布土地改革中对华P淹恋夭撇拇戆旆╗J];福建政报;1950年12期
4 ;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布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J];山东政报;1950年12期
5 楼锡锦;;谈谈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J];新农村;1999年04期
6 石书军;;农民应有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J];法学杂志;2006年02期
7 谭丽;;土地流转制度中的财产权与养老权[J];求实;2011年11期
8 程子华;裴丽生;王世英;邓初民;;山西省人民政府布告 民地字第一号[J];山西政报;1950年06期
9 张军连;试析我国土地财产法的发展趋势[J];法学杂志;2001年03期
10 丘金峰;;谈地产保护的若干问题[J];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树 涂红波;菲律宾的土地财产税[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居新;专家建议开征土地财产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3 张炜;开征土地财产税可抑房价[N];文汇报;2002年
4 ;民主权利的落实是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利的必要条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张云华;进一步夯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N];东方城乡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吴建有;改革将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利[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徐汉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体系保护缺失分析[N];法制日报;2014年
8 冯海宁;为土地财产确权[N];经济日报;2013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夏锋;让农民有更多土地财产性收入表达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张晓山;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需要综合政策配套[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戴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保护[D];聊城大学;2015年
2 李平;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形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张伯荣;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看社会公平正义[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洋汐;农村居民土地财产权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勇;16-18世纪易北河以东德意志兰地区农村土地财产权利状况[D];南京大学;2013年
6 房琪;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陈海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的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秦凤伟;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赵春峰;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障的法律担当[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