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末位淘汰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下的应用 ——由中兴通讯公司辞退员工案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29 16:00
中兴通讯公司辞退员工案件的媒体报道使得末位淘汰制度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本文尝试从本案引出该案件所反映出的末位淘汰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中的解读。对于末位淘汰制度,以该案件为切入点,比较其他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于末位淘汰制度的现状,从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末位淘汰制度。站在中外各国对于末位淘汰制度的态度面前,可以知道末位淘汰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面临各种违法的风险,那么雇主如何正确地适用末位淘汰制度和合理防范企业用工制度中的风险,并且在不侵害劳动者雇员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适用末位淘汰制度成为本文要探讨的重点。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引言主要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本文的写作意义。第一章主要是末位淘汰制度的简介以及该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中的研究意义。该部分主要从一系列案件引出末位淘汰制度,然后对末位淘汰制度进行简单介绍。我国对于末位淘汰制度以往的研究或者集中于管理学角度,或者集中于劳动法的角度,本文作者试图通过从劳动者权利保护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末位淘汰制度。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兴通讯公司辞退员工案件的案情以及法院的法律和事实...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末位淘汰制度简介及其在劳动法中的研究意义
一、末位淘汰制度简介
二、末位淘汰制度在劳动法中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中兴通讯公司辞退员工案件及其劳动合同法角度的分析
一、案件简介
二、末位淘汰制度在我国的表现及其争议与法律分析
(一) 我国国内末位淘汰制度的表现形式
(二) 末位淘汰制度产生的问题及其法律分析
第三章 美国的末位淘汰制度概况及其法学理论分析
一、美国末位淘汰制度适用概况
二、末位淘汰制度在美国的不同模式
(一) 通用公司模式
(二) 微软公司模式
(三) 福特公司模式
(四) 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模式
三、美国针对末位淘汰制度所产生的诉讼案例
(一) Donaldson案(Donaldson v.Microsoft Corp.)
(二) Griggs案(Griggs v.Duke Power Co.)
四、美国对于末位淘汰制度的态度
第四章 从雇主的角度分析末位淘汰制度
一、末位淘汰制度的目的和前提
二、末位淘汰制度存在的争议和问题
(一) 末位淘汰制度的争议
(二) 末位淘汰制度的问题
三、企业雇主的应对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劳动合同法下的末位淘汰制[J]. 熊波. 当代经济. 2012(07)
[2]末位淘汰制之法律风险的规避[J]. 黄国琴,陈丽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05)
[3]末位淘汰制的劳动法评析[J]. 张焰. 中国证券期货. 2011(07)
[4]从法律视觉看末位淘汰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张穆英. 福建法学. 2010(04)
[5]关于末位淘汰的若干法律思考[J]. 庄建平. 法制与社会. 2010(27)
[6]末位淘汰该去该留[J]. 杨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2)
[7]论末位淘汰制的违法可能性[J]. 何聪聪,赵泽宇. 改革与开放. 2009(10)
[8]劳动合同法下末位淘汰制的出路[J]. 陈艳红. 法制与社会. 2008(27)
[9]末位淘汰是否违法?[J]. 易定红,何凡兴. 企业管理. 2008(04)
[10]辨析“末位淘汰制”——以劳动法的视角[J]. 蔡健晖. 法制与社会. 2007(06)
本文编号:3167760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末位淘汰制度简介及其在劳动法中的研究意义
一、末位淘汰制度简介
二、末位淘汰制度在劳动法中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中兴通讯公司辞退员工案件及其劳动合同法角度的分析
一、案件简介
二、末位淘汰制度在我国的表现及其争议与法律分析
(一) 我国国内末位淘汰制度的表现形式
(二) 末位淘汰制度产生的问题及其法律分析
第三章 美国的末位淘汰制度概况及其法学理论分析
一、美国末位淘汰制度适用概况
二、末位淘汰制度在美国的不同模式
(一) 通用公司模式
(二) 微软公司模式
(三) 福特公司模式
(四) 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模式
三、美国针对末位淘汰制度所产生的诉讼案例
(一) Donaldson案(Donaldson v.Microsoft Corp.)
(二) Griggs案(Griggs v.Duke Power Co.)
四、美国对于末位淘汰制度的态度
第四章 从雇主的角度分析末位淘汰制度
一、末位淘汰制度的目的和前提
二、末位淘汰制度存在的争议和问题
(一) 末位淘汰制度的争议
(二) 末位淘汰制度的问题
三、企业雇主的应对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劳动合同法下的末位淘汰制[J]. 熊波. 当代经济. 2012(07)
[2]末位淘汰制之法律风险的规避[J]. 黄国琴,陈丽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05)
[3]末位淘汰制的劳动法评析[J]. 张焰. 中国证券期货. 2011(07)
[4]从法律视觉看末位淘汰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张穆英. 福建法学. 2010(04)
[5]关于末位淘汰的若干法律思考[J]. 庄建平. 法制与社会. 2010(27)
[6]末位淘汰该去该留[J]. 杨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2)
[7]论末位淘汰制的违法可能性[J]. 何聪聪,赵泽宇. 改革与开放. 2009(10)
[8]劳动合同法下末位淘汰制的出路[J]. 陈艳红. 法制与社会. 2008(27)
[9]末位淘汰是否违法?[J]. 易定红,何凡兴. 企业管理. 2008(04)
[10]辨析“末位淘汰制”——以劳动法的视角[J]. 蔡健晖. 法制与社会. 2007(06)
本文编号:3167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6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