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17:04
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以来,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血液捐献活动亦从简单的计划时代步入了市场时期。血液作为血液捐献活动的核心,人们对其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然而与血液相关联的公民权利保护、医疗保障不足、社会信任危机等问题伴随社会转型也越发严重。本文希望通过探索血液捐献法律制度本身以及制度运行产生之不足,来解决当前我国血液捐献活动中的隐忧,更进一步通过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的探索借鉴及于我国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血液捐献活动及其制度化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探索血液捐献的法律意义,进一步明确血液捐献的法律属性。第三部分从规范结构的角度解析血液捐献活动涉及之主体、客体和内容,更进一步明晰法律关系的构成。第四部分通过比较不同血液捐献法治模式寻找血液捐献中的社会共同价值目标。前四部分的梳理为探索我国血液捐献法治活动找到立足点,为分析我国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现况提供基础。第五部分探索我国血液捐献法治活动中的不足,分析其中之不足。最后一部分提出完善我国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的对策。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血液捐献制度的演进
1.1 人类社会对血液的早期崇拜
1.2 文艺复兴带来的血液理性探索
1.3 近代有偿血液交易时期
1.4 现代无偿捐献血液时代
1.5 我国血液捐献制度的演变
第二章 血液捐献的法律意义
2.1 血液捐献的法律概念
2.2 血液捐献的法律特征
2.2.1 无偿性
2.2.2 自愿性
2.2.3 公益性
2.3 血液捐献的法律定位
2.3.1 属于捐献行为
2.3.2 捐献血液行为的特殊性
2.3.3 血液捐献的法律定位
第三章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构成
3.1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主体
3.1.1 血液捐献者
3.1.2 特定的非营利性组织
3.1.3 临床用血者
3.1.4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2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客体
3.2.1 血液的法律属性
3.2.2 公共自愿供给的血液制品
3.2.3 捐献之血液的法律属性
3.3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内容
3.3.1 血液捐献者的自主权
3.3.2 血液捐献者的健康义务
3.3.3 采供血机构的安全注意义务
3.3.4 政府的血液安全监管职责
第四章 血液捐献的法治模式
4.1 多元血液捐献模式——以美国为例
4.1.1 多重设置的采供血机构
4.1.2 美国血库协会(AABB)及其标准
4.1.3 美国食品医药局(FDA)及其监管
4.2 一元血液捐献模式——以日本为例
4.2.1 日本赤十字社血液中心
4.2.2 日本厚生省的监管
4.2.3 日本公务员的血液捐献义务
4.3 不同血液捐献模式比较
4.3.1 血液捐献立法理念比较
4.3.2 采供血机构规制方式比较
4.3.3 血液安全的政府监管比较
第五章 我国血液捐献的法治现状
5.1 我国血液捐献法治的特点
5.1.1 无偿、自愿为法律原则
5.1.2 统一规划和设置采供血机构
5.1.3 依靠政府推动血液捐献发展
5.2 我国血液捐献法治存在的问题
5.2.1 招募血液捐献者困难
5.2.2 医疗服务中的血荒现象频发
5.2.3 用血制度的公益性备受质疑
5.2.4 血液安全的监管不足
5.3 我国血液捐献法治现况的生成原因
5.3.1 血液捐献的法治理念发生了变化
5.3.2 血液捐献者享有权利内容更丰富
5.3.3 血液捐献与社会医疗保障不相融
5.3.4 血液捐献的管理结构不合理
第六章 完善我国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的对策
6.1 切实保护血液捐献者的权益
6.1.1 血液捐献者的健康权
6.1.2 血液捐献者的隐私权
6.1.3 血液捐献者的诉权
6.2 合理分配血液捐献管理权力
6.2.1 政府监管血液捐献活动
6.2.2 非政府组织参与血液安全监管
6.3 完善血液捐献的医疗保障制度
6.3.1 消除公共医疗服务扩张与血荒的冲突
6.3.2 加强医疗服务中的血液制品监管
6.3.3 吸收血液捐献活动进入保险领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J]. 郑永年,黄彦杰. 文化纵横. 2011(02)
[2]“血荒”危机呼唤服务型政府[J]. 刘莹莹,李尚敏.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2)
[3]谈谈解决我国当前“血荒”的策略和措施[J]. 季阳,郑忠伟,蔡辉,肖小璞. 中国输血杂志. 2011(01)
[4]为功利主义之自私的辩护[J]. 王豪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5]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反思[J]. 何颖. 行政论坛. 2010(04)
[6]公共品自愿捐献行为分析[J]. 李宝民,杨丹丹.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9)
[7]世界各地无偿献血事业概况[J]. 小石. 人人健康. 2010(07)
[8]公共任务与国家任务[J]. 陈征. 学术交流. 2010(04)
[9]我国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以国务院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视角[J]. 马兴荣. 法制与社会. 2009(23)
[10]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组织机构、基本职责及所执行的法律[J]. 康俊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09)
本文编号:3192122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血液捐献制度的演进
1.1 人类社会对血液的早期崇拜
1.2 文艺复兴带来的血液理性探索
1.3 近代有偿血液交易时期
1.4 现代无偿捐献血液时代
1.5 我国血液捐献制度的演变
第二章 血液捐献的法律意义
2.1 血液捐献的法律概念
2.2 血液捐献的法律特征
2.2.1 无偿性
2.2.2 自愿性
2.2.3 公益性
2.3 血液捐献的法律定位
2.3.1 属于捐献行为
2.3.2 捐献血液行为的特殊性
2.3.3 血液捐献的法律定位
第三章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构成
3.1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主体
3.1.1 血液捐献者
3.1.2 特定的非营利性组织
3.1.3 临床用血者
3.1.4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2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客体
3.2.1 血液的法律属性
3.2.2 公共自愿供给的血液制品
3.2.3 捐献之血液的法律属性
3.3 血液捐献法律关系的内容
3.3.1 血液捐献者的自主权
3.3.2 血液捐献者的健康义务
3.3.3 采供血机构的安全注意义务
3.3.4 政府的血液安全监管职责
第四章 血液捐献的法治模式
4.1 多元血液捐献模式——以美国为例
4.1.1 多重设置的采供血机构
4.1.2 美国血库协会(AABB)及其标准
4.1.3 美国食品医药局(FDA)及其监管
4.2 一元血液捐献模式——以日本为例
4.2.1 日本赤十字社血液中心
4.2.2 日本厚生省的监管
4.2.3 日本公务员的血液捐献义务
4.3 不同血液捐献模式比较
4.3.1 血液捐献立法理念比较
4.3.2 采供血机构规制方式比较
4.3.3 血液安全的政府监管比较
第五章 我国血液捐献的法治现状
5.1 我国血液捐献法治的特点
5.1.1 无偿、自愿为法律原则
5.1.2 统一规划和设置采供血机构
5.1.3 依靠政府推动血液捐献发展
5.2 我国血液捐献法治存在的问题
5.2.1 招募血液捐献者困难
5.2.2 医疗服务中的血荒现象频发
5.2.3 用血制度的公益性备受质疑
5.2.4 血液安全的监管不足
5.3 我国血液捐献法治现况的生成原因
5.3.1 血液捐献的法治理念发生了变化
5.3.2 血液捐献者享有权利内容更丰富
5.3.3 血液捐献与社会医疗保障不相融
5.3.4 血液捐献的管理结构不合理
第六章 完善我国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的对策
6.1 切实保护血液捐献者的权益
6.1.1 血液捐献者的健康权
6.1.2 血液捐献者的隐私权
6.1.3 血液捐献者的诉权
6.2 合理分配血液捐献管理权力
6.2.1 政府监管血液捐献活动
6.2.2 非政府组织参与血液安全监管
6.3 完善血液捐献的医疗保障制度
6.3.1 消除公共医疗服务扩张与血荒的冲突
6.3.2 加强医疗服务中的血液制品监管
6.3.3 吸收血液捐献活动进入保险领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J]. 郑永年,黄彦杰. 文化纵横. 2011(02)
[2]“血荒”危机呼唤服务型政府[J]. 刘莹莹,李尚敏.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2)
[3]谈谈解决我国当前“血荒”的策略和措施[J]. 季阳,郑忠伟,蔡辉,肖小璞. 中国输血杂志. 2011(01)
[4]为功利主义之自私的辩护[J]. 王豪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5]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反思[J]. 何颖. 行政论坛. 2010(04)
[6]公共品自愿捐献行为分析[J]. 李宝民,杨丹丹.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9)
[7]世界各地无偿献血事业概况[J]. 小石. 人人健康. 2010(07)
[8]公共任务与国家任务[J]. 陈征. 学术交流. 2010(04)
[9]我国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以国务院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视角[J]. 马兴荣. 法制与社会. 2009(23)
[10]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组织机构、基本职责及所执行的法律[J]. 康俊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09)
本文编号:3192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9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