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诉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07:20
慈善事业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促进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物质文明再生产的必要手段。而慈善在现代国家的地位也不言而喻,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慈善纠纷近年来频发,其纠纷的形态也多种多样,表现出纠纷主体的多元化,纠纷复杂化等特点。慈善纠纷是否能得到良好的解决,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不容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慈善事业能得到良性发展,在立法方面也作出了诸多的努力,但是在相关的立法中,多为实体法的相关规定,却鲜有程序性的规定。我们应当看到,慈善纠纷具有许多其他纠纷所不具有的特点,如纠纷主体的多方性与多元性,纠纷中主体的诉讼地位的不平等,纠纷涉及的公益性等。慈善纠纷的特点决定了一般性的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难以满足解决此类纠纷的需要,在诉讼中难免会出现程序上的不公平,从而导致实体的不公。因此急需确立相关程序性立法,以期通过诉讼公平合理的平息此类纠纷。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对慈善纠纷以及慈善诉讼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界定,针对慈善纠纷以及慈善诉讼的特点,建构了以协同...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慈善纠纷及其可诉性
1.1 慈善纠纷的概述
1.1.1 慈善纠纷的内涵与本质
1.1.2 慈善纠纷的特点
1.2 慈善纠纷的可诉性
1.2.1 慈善纠纷可诉性的含义
1.2.2 影响慈善纠纷可诉性的因素
第2章 慈善诉讼
2.1 慈善诉讼概述
2.1.1 慈善诉讼的界定
2.1.2 慈善诉讼特点
2.1.3 慈善诉讼的基本类型
2.2 我国慈善诉讼现状
第3章 建构慈善诉讼的理念
3.1 诉讼权利实质平等
3.2 提高诉讼效率
3.3 保障当事人诉权
3.4 保护公共利益
第4章 慈善诉讼的建构
4.1 慈善诉讼模式的选择
4.1.1 慈善诉讼模式的界定
4.1.2 慈善诉讼模式的选择---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4.2 慈善诉讼具体程序的建构
4.2.1 法院管辖
4.2.2 起诉制度
4.2.3 诉前调解制度
4.2.4 审判组织
4.2.5 证明责任的分配
4.2.6 提高代表人诉讼的诉讼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陪审制在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价值考量及限度[J]. 陈发桂. 理论研究. 2011(05)
[2]县域慈善组织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以J县慈善总会为例[J]. 常莹. 才智. 2011(07)
[3]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徐熙. 改革与开放. 2011(01)
[4]我国慈善组织财务管理探讨[J]. 张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2)
[5]从慈善纠纷看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化的方向[J]. 何兰萍. 学习与实践. 2009(04)
[6]人民陪审制的现状与未来[J]. 刘哲玮. 中外法学. 2008(03)
[7]慈善组织、政府与市场[J]. 潘屹. 学海. 2007(06)
[8]共同诉讼抑或群体诉讼——评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性质[J]. 杨严炎. 现代法学. 2007(02)
[9]人民陪审制的理念与发展[J]. 吴明童,段莉琼. 中国司法. 2004(08)
[10]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J]. 汤维建.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06)
博士论文
[1]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 曹明睿.西南政法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77619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慈善纠纷及其可诉性
1.1 慈善纠纷的概述
1.1.1 慈善纠纷的内涵与本质
1.1.2 慈善纠纷的特点
1.2 慈善纠纷的可诉性
1.2.1 慈善纠纷可诉性的含义
1.2.2 影响慈善纠纷可诉性的因素
第2章 慈善诉讼
2.1 慈善诉讼概述
2.1.1 慈善诉讼的界定
2.1.2 慈善诉讼特点
2.1.3 慈善诉讼的基本类型
2.2 我国慈善诉讼现状
第3章 建构慈善诉讼的理念
3.1 诉讼权利实质平等
3.2 提高诉讼效率
3.3 保障当事人诉权
3.4 保护公共利益
第4章 慈善诉讼的建构
4.1 慈善诉讼模式的选择
4.1.1 慈善诉讼模式的界定
4.1.2 慈善诉讼模式的选择---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4.2 慈善诉讼具体程序的建构
4.2.1 法院管辖
4.2.2 起诉制度
4.2.3 诉前调解制度
4.2.4 审判组织
4.2.5 证明责任的分配
4.2.6 提高代表人诉讼的诉讼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陪审制在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价值考量及限度[J]. 陈发桂. 理论研究. 2011(05)
[2]县域慈善组织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以J县慈善总会为例[J]. 常莹. 才智. 2011(07)
[3]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徐熙. 改革与开放. 2011(01)
[4]我国慈善组织财务管理探讨[J]. 张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2)
[5]从慈善纠纷看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化的方向[J]. 何兰萍. 学习与实践. 2009(04)
[6]人民陪审制的现状与未来[J]. 刘哲玮. 中外法学. 2008(03)
[7]慈善组织、政府与市场[J]. 潘屹. 学海. 2007(06)
[8]共同诉讼抑或群体诉讼——评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性质[J]. 杨严炎. 现代法学. 2007(02)
[9]人民陪审制的理念与发展[J]. 吴明童,段莉琼. 中国司法. 2004(08)
[10]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J]. 汤维建.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06)
博士论文
[1]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 曹明睿.西南政法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7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7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