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成本与效率约束下的电子执法

发布时间:2017-04-29 14:01

  本文关键词:成本与效率约束下的电子执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交通规模日益扩增而执法资源相对匮乏的背景下,电子执法的普及将成为必然趋势。从提升执法力度与节约执法资源的角度来讲,电子执法正好迎合了社会需求,然而电子取证的主体资格却一直饱受争议。本文试图论证:推定制度是证据确定性的重要补充,而私人执法在追求效率的层面弥补了公共执法的不足,成本和效率是催生电子执法的根本动因;此外,电子执法容易导致执法过度从而损害最优执法,在成本与效率约束的框架内,“宽严相济”的执法策略和“低概率-高强度”的执法策略才能满足执法最优。文章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首例电子眼引发的民告官案”引出本文论证的主题。第二部分,结合推定制度来分析电子取证的确定性。司法的证明标准与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侦查水平的提升,推定则是认定证据资格的重要补充。在信息技术能够满足证明需求的前提下,证明成本会随着证明标准的提升逐渐递增,当证明活动达到一定的临界点——继续追加一单位的证明成本和采取推定导致的预期错罚损失相等时,适用推定将是符合社会预期的选择。电子取证涉及对摄像端、放像端以及制作过程等多个环节的控制,当执法机关投入的证明成本达到这个临界点,适用推定才会符合追求效率的证据法原则。第三部分,结合私人执法制度来论证电子取证的合法性。公共选择理论揭示国家并不必然成为公民权利的“守夜人”,在财政预算规模的限制下,政府决策的动机除了促进社会福利之外,还会考虑最大化其自身的效用函数(包括薪金、荣誉、权力、地位等)。私人执法为执法主体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激励,当法律制度包含一个使执法者根据自身利益去执行法律却能够完全符合立法者期望的机制时,就能够引导执法主体在提升执法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益。“电子眼”的私人经营正好迎合了社会对执法效率的需求。第四部分,对电子取证主体资格的分析可以发现,成本与效率的制约催生了推定和私人执法制度,其同时也是最优执法理论形成的基础。创收性执法因涉嫌公权寻租而饱受争议,但在执法主体和驾驶人员长期的博弈中,其并没有泛滥成灾超出社会的承受限度,而是在“宽松执法”与“严格守法”之间达成了均衡;在不稀释法律威慑效应的前提下,“低概率-高强度”的执法策略满足执法最优,现实中过度安装“电子眼”的行为恰好是对最优执法理论的否定。
【关键词】:电子执法 证据推定 私人执法 成本"效率 执法最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4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研究综述9-10
  • (二)研究创新10-12
  • 一、案件与问题12-15
  • (一)由电子执法引发的争议12-14
  • (二)问题的由来14-15
  • 二、推定与证据能力:电子取证的确定性分析15-22
  • (一)证明标准与信息技术15-17
  • (二)推定适用的条件17-19
  • (三)电子取证适用推定的必要性19-22
  • 三、私人执法:电子取证的合法性论证22-31
  • (一)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执法的挑战24-26
  • (二)私人执法的相对优势:以虚拟交易中信息监督为例26-28
  • (三)创收性执法:公共执法领域的“私人性激励”28-31
  • 四、成本与效率约束下的最优执法31-37
  • (一)博弈论:“宽严相济”的执法策略31-34
  • (二)最优执法:执法概率与强度的科学配置34-37
  •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新华;;政治过程、交易成本与治理机制——政策制定过程的交易成本分析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汪洪涛;;论制度变迁中发生的成本性质[J];学术月刊;2003年07期

3 杜文君;陈传喜;;美国战争利益从疆域占领到权力角逐的刚性约束[J];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4 温桂芳;刘喜梅;;必须关注新时期的成本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辽宁省委党校“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课题组;东药集团“四板斧”闯出改革脱困第一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11期

6 涂玮;;论我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期性[J];理论参考;2011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雅儒 王宇;央行:结构调整促中小企业突破成本约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2 蒋京议;约束社会成本的制度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曾亮亮 王莉 实习生 崔坦;成本上升迫使中国经济全面转型[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岳振;利益与成本“均沾”[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朱隽;加快制度创新 破除成本约束[N];人民日报;2014年

6 温桂芳;应重视经济增长高成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蒋京议;节约型社会制度的设计框架[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倪震;政府改革须有成本约束[N];学习时报;2006年

9 吴明华;成本优先:低增长时代的比拼之道[N];中国水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金伟忻邋吉强 邵生余;节能:多路径破解“高成本约束”[N];新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林霞;交易成本约束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义海;成本与效率约束下的电子执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成本与效率约束下的电子执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4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