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我国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

发布时间:2021-08-25 21:43
  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组织蓬勃兴起,并在创新社会管理、接力政府职能转变、重塑权力合法性等诸多问题上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尽管如此,受制于我国长期以来“国家管控一切”的理念,政府对社会组织采取了严厉的控制措施,这尤其表现在对社会组织“双重许可”准入制度的谨慎设计。过高的登记门槛和过于繁琐的登记程序把大量合法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排斥于体制之外,致使它们在申请资助、税收优惠、公信力等方面背负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在当前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公民结社需求日益凸显的具体国情下,双重许可登记制度正在逐步丧失实效性并处于一种难以为继的困顿局面。结社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却高度体现了对结社自由的过度限制,而缺乏实质性的保障,以致我国公民的结社自由度远远落后于国际人权标准。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改革降低了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民的结社自由,但目前的改革带有强烈的功能主义色彩,并非以保障和充分实现公民的结社权为规范价值和追求目标。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结社自由的保护及适度限制为理论支撑,提出在降低实体条件的基础上,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核心概念厘析
        1. 社会组织
        2. 登记
    (三) 研究现状
        1. 政府管理社团的视角
        2. 公民社会理论的视角
        3. 实证调研的视角
        4. 社团立法的视角
        5. 结社自由的视角
二、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选择的背景
    (二)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内容
        1. 社会组织登记的形式要件
        2. 社会组织登记的实体要件
    (三)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运行的效果
    (四) 我国部分地区对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积极探索——以广东省为例
        1. 形式方面:改革双重许可登记制度,实行单一许可、备案登记双轨制
        2. 实体方面:放宽实体登记条件,推进社会组织去垄断化
三、 域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比较分析
    (一) 许可登记制
        1. 单一许可登记制——以日本为例
        2. 双重许可登记制——以新加坡为例
    (二) 部分许可登记制——以美国为例
四、 社会组织成立的法理基础——结社自由
    (一) 结社自由概述
        1. 结社主体不受干涉
        2. 结社程序不受干涉
        3. 结社类型不受干涉
    (三) 结社自由的限制
        1. 基本权利的理由
        2. 普遍道德的理由
        3. 公共利益的理由
    (四) 结社自由限制的原则
        1. 法律保留原则
        2. 比例原则
        3. 司法审查原则
    (五) 结社自由的国际人权标准
        1. 结社自由保障的人权标准
        2. 结社自由限制的人权标准
五、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反思
    (一) 我国现行法律对结社自由的规定
    (二)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1. 立法层次低,法律缺位
        2. 国家政策不具有限制结社自由的正当性
        3. 成立条件苛刻、程序复杂
        4. 法律规定模糊,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
    (三) 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具体路径
        1. 理念的变革
        2. 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探索[J]. 汪中芳.  社团管理研究. 2012(10)
[2]论我国民间组织设立制度之完善[J]. 吕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3]社会团体登记制度反思[J]. 沈国琴.  北方法学. 2010(01)
[4]结社与社团管理[J]. 吴玉章.  政治与法律. 2008(03)
[5]自律、竞争与监管——美、加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考察[J]. 杨岳,许昀.  学会. 2007(02)
[6]公法权利的实践——结社现象的法学意义[J]. 吴玉章.  法学研究. 2006(05)
[7]民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法治秩序[J]. 马长山.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01)
[8]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9]解析结社自由的体系与界限[J]. 王贵松.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3)
[10]民间组织登记之法律问题研究[J]. 林莉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2)



本文编号:3362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62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