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治安调解的适用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21-10-19 04:37
作为公安机关的一名民警,亲身经历了多次治安调解,并对此深有感触。本文首先从治安调解的基本理论谈起,即治安调解的含义、治安调解的功能作用以及治安调解的作用和意义,阐述治安调解适用的四个条件,即是首先是由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其次必须是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再次必须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为前提条件;最后必须是公安机关认为可以调解且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进行了一一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执法实践和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的一些具体案例总结了治安调解在实践中存在的三个大问题—适用范围把握不准;不重视程序规定和调查取证工作;治安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不够规范。进而升华到治安调解立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语言模糊、缺乏对治安调解的有效监督、治安调解的效力不强,并对之进行了总结,提出完善我国治安调解的具体对策建议,一是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引入“公调对接”机制及时化解;二是立足现有法律制度,细化治安调解的准备工作;三是完善立法,健全调解制度。本文是笔者亲身执法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真实体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治安调解基本理论
(一) 调解与治安调解
(二) 治安调解的功能作用
(三) 治安调解的意义
二、 治安调解适用条件
(一)行为要求
(二)情节严重程度的要求
(三)前提条件
(四)对公安机关的要求
1.对公安机关的授权性规定
2.应当在公安机关主持下进行治安调解
三、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治安调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民警对治安案件调解的适用范围把握不准
2.治安调解过程中不重视程序规定和调查取证工作
3.治安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不规范
4.缺乏监督
(二) 治安调解立法存在的问题
1.治安调解范围过于狭窄
2.治安调解的效力不强
四、 完善我国治安调解制度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 引入“公调对接”机制
1.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可及时化解矛盾
2.“公调对接”机制,可促进基层民警掌握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
(二) 立足现有法律法规,细化治安调解准备程序及监督程序
1.治安调解准备程序第一步,调查取证
2.治安调解准备程序第二步,征求调解意愿
3.及时考评治安调解案卷及回访制度
(三) 完善治安调解立法工作,健全治安调解制度
1.扩大治安调解范围,赋予“民间纠纷”新的内涵
2.增加治安调解的司法确认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44164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治安调解基本理论
(一) 调解与治安调解
(二) 治安调解的功能作用
(三) 治安调解的意义
二、 治安调解适用条件
(一)行为要求
(二)情节严重程度的要求
(三)前提条件
(四)对公安机关的要求
1.对公安机关的授权性规定
2.应当在公安机关主持下进行治安调解
三、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治安调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民警对治安案件调解的适用范围把握不准
2.治安调解过程中不重视程序规定和调查取证工作
3.治安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不规范
4.缺乏监督
(二) 治安调解立法存在的问题
1.治安调解范围过于狭窄
2.治安调解的效力不强
四、 完善我国治安调解制度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 引入“公调对接”机制
1.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可及时化解矛盾
2.“公调对接”机制,可促进基层民警掌握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
(二) 立足现有法律法规,细化治安调解准备程序及监督程序
1.治安调解准备程序第一步,调查取证
2.治安调解准备程序第二步,征求调解意愿
3.及时考评治安调解案卷及回访制度
(三) 完善治安调解立法工作,健全治安调解制度
1.扩大治安调解范围,赋予“民间纠纷”新的内涵
2.增加治安调解的司法确认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44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4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