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23: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满足了人类越来越多需要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和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公平原则,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研究能源态补偿的实践意义非常巨大。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能源生态补偿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能源生态补偿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选题的背景进行了描述,最后对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能源生态补偿的相关基本问题。首先对基础概念生态补偿进行了阐述。其次对能源生态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描述,最后对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所依赖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能源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我国目前立法中对能源生态补偿的保护情况进行描述。再次对我国能源生态补偿中的立法不足进行了阐述。最后论证了我国进行能源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阐述了如何构建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应对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进行设定,这起到一...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 能源生态补偿的相关基本问题
2.1 生态补偿
2.2 能源生态补偿的含义
2.3 能源生态补偿的特征
2.3.1 能源生态补偿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2.3.2 能源生态补偿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2.3.3 能源生态补偿的行为具有非惩罚性
2.4 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经济学基础
2.4.1 外部效应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4.3 生态资本理论
3. 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现状
3.1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研究的历史进程
3.2 我国当前立法对能源生态补偿的保护情况
3.3 我国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不足
3.3.1 立法缓慢体系不完善
3.3.2 能源补偿模式单一
3.3.3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
3.3.4 缺乏横向偿转移机制
3.3.5 公益诉讼缺失,公众参与不足
3.4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3.4.1 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
3.4.2 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经之路
3.4.3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因素
3.5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3.5.1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优势
3.5.2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的系统基础
4. 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
4.1 科学设定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4.1.1 可持续原则
4.1.2 公平原则
4.1.3 效益性原则
4.2 完善现行能源生态补偿相关法律体系
4.2.1 将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化
4.2.2 确立能源生态补偿的宪法地位
4.2.3 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
4.2.4 完善相关部门法
4.3 确定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4.3.1 明确能源生态补偿的主体
4.3.2 明确能源生态补偿的范围
4.3.3 确立能源生态补偿的标准
4.4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的资金保障制度
4.4.1 征收能源税
4.4.2 建立财务保证或担保制度
4.4.3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4.4 设立环境损害赔偿互助金
4.4.5 设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4.4.6 发行环境损害风险福利彩票或者发行巨灾证券
4.5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的公众参与制度
4.5.1 能源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
4.5.2 完善公众参与能源生态化的路径分析
4.5.3 增强能源环境公益诉讼的落实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生态化进程中的公众参与探究[J]. 林晶.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我国能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立法的探析[J]. 柳苗. 学理论. 2012(08)
[3]论生态补偿的法制保障与创新[J]. 黄寰,周玉林,罗子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4]中国能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补偿的测度[J]. 薛晓娇,李新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1)
[5]试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J]. 潘昊.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09)
[6]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 贺红艳. 新疆财经. 2010(01)
[7]平均利润理论与利润率非平均化的现实分析[J]. 舒良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浅谈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机制[J]. 孙玲玲. 法制与社会. 2009(12)
[9]我国建立和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初探[J]. 李宁,丁四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1)
[10]经济学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理[J]. 卢祖国,陈雪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本文编号:3585627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 能源生态补偿的相关基本问题
2.1 生态补偿
2.2 能源生态补偿的含义
2.3 能源生态补偿的特征
2.3.1 能源生态补偿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2.3.2 能源生态补偿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2.3.3 能源生态补偿的行为具有非惩罚性
2.4 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经济学基础
2.4.1 外部效应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4.3 生态资本理论
3. 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现状
3.1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研究的历史进程
3.2 我国当前立法对能源生态补偿的保护情况
3.3 我国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不足
3.3.1 立法缓慢体系不完善
3.3.2 能源补偿模式单一
3.3.3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
3.3.4 缺乏横向偿转移机制
3.3.5 公益诉讼缺失,公众参与不足
3.4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3.4.1 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
3.4.2 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经之路
3.4.3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因素
3.5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3.5.1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优势
3.5.2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制度的系统基础
4. 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
4.1 科学设定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4.1.1 可持续原则
4.1.2 公平原则
4.1.3 效益性原则
4.2 完善现行能源生态补偿相关法律体系
4.2.1 将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化
4.2.2 确立能源生态补偿的宪法地位
4.2.3 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
4.2.4 完善相关部门法
4.3 确定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4.3.1 明确能源生态补偿的主体
4.3.2 明确能源生态补偿的范围
4.3.3 确立能源生态补偿的标准
4.4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的资金保障制度
4.4.1 征收能源税
4.4.2 建立财务保证或担保制度
4.4.3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4.4 设立环境损害赔偿互助金
4.4.5 设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4.4.6 发行环境损害风险福利彩票或者发行巨灾证券
4.5 建立能源生态补偿的公众参与制度
4.5.1 能源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
4.5.2 完善公众参与能源生态化的路径分析
4.5.3 增强能源环境公益诉讼的落实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生态化进程中的公众参与探究[J]. 林晶.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我国能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立法的探析[J]. 柳苗. 学理论. 2012(08)
[3]论生态补偿的法制保障与创新[J]. 黄寰,周玉林,罗子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4]中国能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补偿的测度[J]. 薛晓娇,李新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1)
[5]试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J]. 潘昊.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09)
[6]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 贺红艳. 新疆财经. 2010(01)
[7]平均利润理论与利润率非平均化的现实分析[J]. 舒良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浅谈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机制[J]. 孙玲玲. 法制与社会. 2009(12)
[9]我国建立和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初探[J]. 李宁,丁四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1)
[10]经济学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理[J]. 卢祖国,陈雪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本文编号:3585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8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