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权益保护

发布时间:2022-02-10 08:27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活态性特征,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载体,是活态性最好的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伴随着商业开发利用,代表性传承人出现了“孤化”、“异化”、“虚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对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安排上来,其关键的制度环节是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概念出发,在厘清代表性传承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义务进行应然分析。然后结合与国外相关立法的比较研究中,探求适应我国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方式。最后,通过以上对代表性传承人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完善的观点,包括三个方面:(1)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民事、行政法律中应该对称;(2)对法律中关于代表性传承人的规定提出修改建议;(3)《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于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的指引作用。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1 问题的提出
    2 概念的界定
    3 既有研究
    4 本文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概述
    1.1 代表性传承人相关概念梳理
        1.1.1 传承
        1.1.2 传承人
        1.1.3 代表性
        1.1.4 代表性传承人
    1.2 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的现状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传承人
        1.2.2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
        1.2.3 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 代表性传承人权利义务分析
    2.1 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法理依据
    2.2 代表性传承人资格认定
        2.2.1 传承人类型
        2.2.2 代表性传承人资格认定制度分析
    2.3 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分析
        2.3.1 宪法性权利
        2.3.2 民事性权利
        2.3.3 其它权益
    2.4 代表性传承人的义务分析
        2.4.1 宪法性义务
        2.4.2 民事性义务
        2.4.3 其它义务
    2.5 本章小结
3 国际社会保护代表性传承人的借鉴与启示
    3.1 国际组织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
        3.1.1 UNESCO 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制度
        3.1.2 WIPO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
    3.2 发达国家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
        3.2.1 发达国家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概述
        3.2.2 日本“人间国宝”制度
        3.2.3 韩国“人类活珍宝”制度
    3.3 发展中国家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
    3.4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4 我国代表性传承人法律保护的完善
    4.1 代表性传承人权利、义务和责任
    4.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建议
        4.2.1 关于代表性传承人概念的建议
        4.2.2 关于代表性传承人权利的建议
        4.2.3 关于代表性传承人义务的规定
        4.2.4 关于利益平衡机制在代表性传承人和相关人之间的运用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指引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对象[J]. 吴汉东.  中国法学. 2010(01)
[2]国际变革大势与中国发展大局中的知识产权制度[J]. 吴汉东.  法学研究. 2009(02)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主导与政府责任[J]. 牟延林,吴安新.  现代法学. 2008(01)
[4]文化多样性的主权、人权与私权分析[J]. 吴汉东.  法学研究. 2007(06)
[5]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初探[J]. 王光文.  理论研究. 2007(04)
[6]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之确立[J]. 齐爱民,赵敏.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8)
[7]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四) 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J]. 李晓秋,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7)
[8]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J].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6)
[9]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J].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5)
[10]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构成要件[J].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4)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 李墨丝.华东政法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法律保护研究[D]. 龙冠中.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18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18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