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03 22:35
《国家赔偿法》中吸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巨大进步,体现了立法者对公民精神性权利的保护与尊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引入,与热点案件的推动、人权保护理念的深入以及法律体系完善的要求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虽然体现了立法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仅仅是一种抚慰型赔偿,缺乏对权利人精神性权利的救济能力与救济功能,不管是立法表述还是司法实践都表明了这一特点;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的标准,自由裁量余地过大,导致公民在遭受精神损失后,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往往被以缺乏标准依据而无法得到法官支持,或者仅仅判决给予小额的象征性赔偿;此外,立法中的相关表述如“后果严重”缺乏明确的司法解释,导致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支持存在不确定性;精神损害赔偿本身的复杂性也导致了计算困难等实践难题。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之象征意义大于实践意义,尽管其所体现的立法进步不容忽视。 本文对国家赔偿领域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展开了详尽的研究,结合法律规定、比较法上的立法例、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我国当前《国家赔偿法...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案情介绍
1.1 案情简述
1.2 案例争议
第二章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检视
2.1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解读
2.1.1 立法目的
2.1.2 立法条文
2.2 当前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
2.2.1 功能定位失误
2.2.2 赔偿范围狭窄
2.2.3 赔偿标准缺失
2.3 国家赔偿实践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3.3.1 限制公权力
2.3.2 保障公民权利
2.3.3 有利于体现私法精神
第三章 域外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借鉴
3.1 域外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概况
3.1.1 英美法系
3.1.2 大陆法系
3.2 域外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借鉴
3.2.1 立法精神
3.2.2 具体制度
第四章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构
4.1 从抚慰型赔偿转向救济型赔偿
4.1.1 抚慰型赔偿不足以实现立法功能
4.1.2 应从抚慰型立法转化为救济型立法
4.1.3 排斥惩罚性赔偿观念
4.2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明确化
4.2.1 应从列举式立法转向概括式立法
4.2.2 排斥财产性损害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
4.3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明确化
4.3.1 赔偿标准应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一致
4.3.2 确定具体赔偿额度应遵循的原则
4.3.3 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具体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4250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案情介绍
1.1 案情简述
1.2 案例争议
第二章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检视
2.1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解读
2.1.1 立法目的
2.1.2 立法条文
2.2 当前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
2.2.1 功能定位失误
2.2.2 赔偿范围狭窄
2.2.3 赔偿标准缺失
2.3 国家赔偿实践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3.3.1 限制公权力
2.3.2 保障公民权利
2.3.3 有利于体现私法精神
第三章 域外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借鉴
3.1 域外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概况
3.1.1 英美法系
3.1.2 大陆法系
3.2 域外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借鉴
3.2.1 立法精神
3.2.2 具体制度
第四章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构
4.1 从抚慰型赔偿转向救济型赔偿
4.1.1 抚慰型赔偿不足以实现立法功能
4.1.2 应从抚慰型立法转化为救济型立法
4.1.3 排斥惩罚性赔偿观念
4.2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明确化
4.2.1 应从列举式立法转向概括式立法
4.2.2 排斥财产性损害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
4.3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明确化
4.3.1 赔偿标准应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一致
4.3.2 确定具体赔偿额度应遵循的原则
4.3.3 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具体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4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014250.html
上一篇:浅析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的规制与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