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4:20
本文关键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创造出了本民族所独有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在随之改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怎样保护好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维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多样性,变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是现实中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为继,濒临灭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从法律层面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内容并不能够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全面、充分、有效的作用。从实践层面来看,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不仅需要依靠地方性的法规条例作补充,而且需要各级相应的主管部门在实践中结合国家与地方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妥善合理的保护与规划。然而遗憾的是,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现实中尚不能做到良好衔接,更不用谈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与妥善规划了。本论文旨在梳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所体现的主要保护措施,以云南省为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实践中的经验,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一条结合律法与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道路,通过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发展模式以期在现有立法基础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法律保护,并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累积资料。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区域性整体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6;G1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导论8-21
- (一) 选题与研究意义8-10
- (二) 研究综述10-15
- (三) 研究方法15
- 1. 比较研究法15
- 2. 案例分析法15
- (四) 论文基本框架15-16
-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16-21
- 1. 物质文化遗产16-17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17-18
- 3.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8-19
-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19-20
- 5. 区域性整体保护20-21
-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现状21-28
- (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相关立法21-23
- 1. 国家层面的立法21-23
- 2. 地方层面的立法23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所体现的主要保护措施23-28
- 1. 全面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23-25
- 2.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5-26
- 3. 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制度26-27
- 4. 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27-28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实践中的主要经验——以云南省为例28-37
- (一)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的保护路径29-34
- 1. 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进行保护29
- 2. 开展资源普查,建立保护名录体系,完善档案管理29-30
- 3. 鼓励、扶植传承人,定期对传承人进行培训研修30-31
- 4. 搭建展示平台,促进传承发展31-32
- 5. 建立传承基地,进行生产性保护32-34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中的“丽江模式”与“诺邓模式”34-37
- 1. “丽江模式”34-35
- 2. “诺邓模式”35-37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7-43
- (一) 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37-40
- 1. 机构管理不明确37-38
- 2. 缺乏专业型人才与保护经费38-39
- 3. 重视申报,忽视管理39-40
- (二) 文化生态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40-43
- 1. 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改变40-41
- 2. 社会环境的变化41-43
-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探索与发展43-51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整体保护43-46
- 1. 政策、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探索44-45
- 2. 实践对律法的阐释——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45-46
- (二) 以族群为核心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整体保护46-48
- 1. 迪庆藏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46-47
- 2. 探索以族群为核心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47-48
- (三) 构建公法与私法兼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48-49
-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模式构想49-51
- 1.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兼顾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49
- 2. 因地制宜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本文编号:72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2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