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17-09-13 18:42
本文关键词:论方言的法律保护
【摘要】:公开的、频繁的、对等的交流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法治现代化推进所必须的,于是普通话的推广亦为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所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党政机关的领导和统治也迫切需要通用的语言文字。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地域广、人口多,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加之现代化经济发展起步慢,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相协调,诸多矛盾并存的复杂国情下,确立统一的意识形态、统一的价值理念、统一的文化取向,包括统一的语言都是必要的,甚至是迫切需要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具有地方性文化标志的方言陷入了窘境,方言似乎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糟粕并且开始呈现出快速消逝之势。与此相悖的是,方言作为语言的变种,无论是作为语言本身,还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关系该如何维系?语言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方言所反映的则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并且这种社会关系独具特色。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一致性是必需的,但文化的本质在于其与他文化的相互区别而并非一致。在一味追求经济迅速发展而文化越来越凸显短板的今天,对自身文化问题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所缺失的不仅仅是文化发展本身,还将因为自身文化的滞后反过来制约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在经济现代化初期没有对文化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我国的文化元素快速流失,当欧美等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同步时,我们能做的却仅是“文化保护”,这何尝不是一个值得省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将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相结合,相同步,共发展?方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其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地方文化个性以及多样性的体现。方言的价值,不仅包括语言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并且其存在本身也就价值多元的体现。方言的迅速消逝不仅仅意味着方言文化的丧失,还导致了文学研究、文学作品、文化考古、小品、民谣歌剧、影视、综艺节目,尤其是戏曲曲艺等文化现象的枯萎。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对方言予以保护,而对于方言最具根本性也是最具制度性的保护离不开法律上的保护。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法律条文来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典型,其并没有赋予方言应有的法律地位,更无涉方言的法律保护。需要予以强调的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反而是相互促进的,而法律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格格不入,反而二者之间内在地存在着诸多暗合,并表现出种种的一致性,甚至该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乃至相互促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对方言进行保护既具有了可能性也具有了可行性。作为补充的是,普通话推广之初的国情乃至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时至今日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普通话推广的目的已基本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强调重拾自身文化元素的今天,既然我们有能力并且也有必要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乃至弘扬,那么方言的保护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鉴于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方言的保护工作,尤其是法律上应该对方言如何进行保护,如何更好的保护,这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也是对法律自身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是法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这种保护也不仅仅是对方言这一文化元素的保护,还最终体现为对每个个人乃至人类的生命的关怀与尊重。
【关键词】:方言 文化 言论自由 语言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6
- 一、方言的价值16-26
- (一) 方言的语言价值16-17
- (二) 方言的文化价值17-21
- (三) 方言的情感价值21-23
- (四) 方言之价值多元化23-26
- 二、方言的危机26-45
- (一) 方言的社会性危机26-32
- (二) 方言的法律性危机32-40
- (三) 方言的意识性危机40-45
- 三、法律保护方言的合理性45-68
- (一) 方言与法律存有契合性45-49
- (二) 方言保护与权利保护相一致49-58
- (三) 方言积极推动法治的发展58-66
- (四) 法律逐步趋向于方言保护66-68
- 四、法律保护方言的具体建构68-86
- (一) 方言保护基于立法规范68-76
- (二) 方言保护在于法律适用76-80
- (三) 方言保护存于法律遵守80-86
- 五、相关问题的补充探讨兼结语86-96
- (一) 借鉴域外方言法律保护问题之商榷86-89
- (二) 法律保护方言之“代价”or“窘境”89-91
- (三) 方言保护不仅是保护方言91-96
- 参考文献96-101
- 致谢101-1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同喜;;语言领域、语言能力与方言保护[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梁淑新,陈燕;试谈美国方言的特点及差异[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殷相印;;谈刑事侦察中方言特征词的鉴别[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4 康月惠;;探析闽南方言文化的保护[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黄友锋;仇心和;;少数人及其权利保护的法律探析——兼论我国少数人权利的保护[J];海峡法学;2010年04期
6 刘志刚;;需求与应和:对基层法官使用方言的研究——以乡土社会为背景[J];法律适用;2008年07期
7 史灿方;;从法律地位看汉语方言的保护[J];方言;2010年03期
8 胡吉成;;从文化遗产角度探析方言的保护[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燕玲;;闽南方言文化传承的问题与对策——以泉州青少年方言认知与习得为例[J];东南学术;2012年06期
10 金丽藻;;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常州“口头非遗”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国香 李文广;[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啸;《美国土著语言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5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4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