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6:32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研究
【摘要】:公众参与立法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公众参与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非常缓慢。近些年,虽然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也逐渐多样化,但是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建设和实践仍然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立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基础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公众参与立法的现实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然后在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历史进程中找寻发展的脉络和痕迹,找到问题,并分析原因,随后考察了国外公众参与立法的一些具体模式,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序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发展的思路。本文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四部分,各部分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公众参与立法的基本理论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公众参与立法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分析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进而对公众参与立法的战略意义以及战略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明确本文所要探讨的公众参与立法主体是谁、目的是什么、方式是什么。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民主权、参与式民主、协商式民主。公众参与立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有助于公民社会的生成,对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第二部分: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状况和原因分析从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历史进程中找寻发展脉络和痕迹,分析我国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第三部分:域外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及其特点本部分主要是介绍国外相对比较成熟的公众参与立法实践的经验进行考察,分析其特点。第四部分:有序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建议本部分主要是从制度和人这两方面入手,为有序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提出建议。公众参与立法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因此,应当健全公众参与立法制度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配套制度。公众是参与立法的主体,公民的参与意识是公众参与立法有序进行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公民教育,尤其是加强宪法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从立法主体的角度,笔者认为立法机关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同时还应创建有利的公众参与立法的外部环境,如网络平台。增强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使公众参与立法成为我国立法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立法 公众参与 参与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s4-9
- 1 导论9-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10-11
- 1.2.1 国内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的研究10
- 1.2.2 国外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的研究10-11
- 1.2.3 研究的趋势11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2
- 1.3.1 研究的内容11-12
- 1.3.2 研究的方法12
- 1.4 本文的创新12-13
- 2 公众参与立法的基本理论13-2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6
- 2.1.1 立法13
- 2.1.2 公众参与13-15
- 2.1.3 公众参与立法15-16
- 2.2 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16-20
- 2.2.1 人民主权理论16-17
- 2.2.2 参与民主理论17-19
- 2.2.3 协商民主理论19-20
- 2.3 公众参与立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20-23
- 2.3.1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20
- 2.3.2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0-22
- 2.3.3 有助于公民社会的生成22-23
- 3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状况及其原因分析23-30
- 3.1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状况23-26
- 3.1.1 从建国初到1956年23-24
- 3.1.2 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24-25
- 3.1.3 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25
- 3.1.4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25-26
- 3.2 当前公众参与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30
- 3.2.1 当前公众参与立法存在的问题26-28
- 3.2.2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28-30
- 4 域外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及其特点30-34
- 4.1 域外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30-32
- 4.1.1 美国的听证制度30-31
- 4.1.2 英国的全民公决、公共协商机制31
- 4.1.3 日本的公听会、审议会、征求公众意见制度31-32
- 4.2 域外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特点32-34
- 4.2.1 立法过程透明公开32
- 4.2.2 公众参与程序法定化且操作强32-33
- 4.2.3 注重公众参与的主动性33
- 4.2.4 重视公众参与的便民性、公正性33-34
- 5 有序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建议34-42
- 5.1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立法制度34-37
- 5.1.1 建立立法项目征集制度34
- 5.1.2 建立多元化法律草案起草制度34-35
- 5.1.3 建立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的制度35
- 5.1.4 完善立法听证制度35-37
- 5.1.5 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等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37
- 5.2 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配套制度37-39
- 5.2.1 完善立法公开制度37-38
- 5.2.2 建立公众参与立法咨询制度38
- 5.2.3 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意见采纳与反馈机制38-39
- 5.2.4 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激励制度39
- 5.3 积极创造公众参与立法的其他条件39-42
- 5.3.1 加强公民教育39-40
- 5.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40-41
- 5.3.3 拓展和规范公众参与立法的网络平台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久伟;论公民立法参与制度的原则与地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864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64178.html